枯树赋》原文、译文、赏析

南北朝 庾信

原文:

仲文风骚儒雅,海内有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买卖尽矣。

枯树赋原文译文以树喻人文采潇洒荡气回肠誉为天鹅之歌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作甚而半去世?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去;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枪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
东晋大臣、墨客。
少有才藻,美边幅。
为新安太守。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
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
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
《晋书》卷九十九有传。
风骚:漂亮。
儒雅:风姿温文尔雅。

2.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
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
此句指此事。

3.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

4.忽忽:恍惚,失落意的样子。
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以是常感到怏怏不得志。
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怫郁。
见《晋书》本传。

5.庭:院子。

6.婆娑(suō):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
《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反复无定),非复昔日。
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繁茂分披)。
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活意!
’”

7.买卖:活气。

8.至如:发语词。
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
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
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质为刚毅。
贞,坚。
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9.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
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

10.柢(dǐ):树木的本根。
盘魄:同“磅(páng)礴(bó)”,盛大。

11.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稳定。

12.桂:桂树。
销亡:枯去世。
《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作《悼李夫人赋》说:‘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13.桐:梧桐。
半去世:凋残。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生半去世,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14.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称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
徙植:迁徙移植。

15.九:虚数,泛指多。
畹(wǎn):古代三十亩为一畹。
九畹,指大面积移植。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6.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

17.睢(suī)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

18.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
嶰(jiè)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
这里指乐曲。
见《汉书·律历志》。

19.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
抱:怀有。
《云门》:黄帝时的舞曲。
见《周礼·大司乐》。

20.将:带领。
集:群鸟停落在树上。
这句是说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
《礼瑞命记》云:“黄帝时,凤蔽日而来,止帝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不去。
”乐府古辞《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21.巢:筑巢。
鸳:鸳鸯。
这句是说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
《列异传》载:“宋康王欲夺韩凭妻,逼去世韩凭,妻跳台自尽,分别埋之,两冢各生梓树,根交枝错,合为一体,有鸳鸯雌雄各一栖其上,晨夕不去。

22.风亭:指风。
唳(lì)鹤:鹤叫。
这句是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
陆机、陆云兄弟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遇害前陆机叹道:“华亭鹤唳(lì),有可复闻乎!

23.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
这里指月。
见《华阳国志》、《益州记》。
吟猿:巴东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每每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见《水经注·江水》。
这里合二事而用之,是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4.拳曲:即波折。
拥肿:同“臃(yōng)肿(zhǒng)”,树木瘿(yǐng)节多而不平。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途,匠者不顾。

25.盘坳(ào):盘曲扭结的样子。
反覆:指缠绕交错。

26.彪:小虎。
以上两句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7.节:树的枝干交卸处。
这句是说树节直立多如山山相连。

28.文:花纹。
蹙(cù):皱。
这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9.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
《庄子·人间世》载,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见到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栎树,连看也不看,由于他知道栎树木质极差,没有大用场。
这里反用其意。

30.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
眩目:眼力惑乱。

31.雕镌:雕刻。
就:成。

32.剞(jī)劂(jué):雕刻用的刀子。

33.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
鳞、甲,指树皮。
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

34.纷披:散乱的样子。

35.以上八句是形容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6.松子:指松树,子可食。
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
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
平仲:树名,实白如银。
君迁:树名,实如瓠(hù)形。
晋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xiá)、豫樟,栟(bīng)榈(lǘ)、枸(gǒu)桹(láng),绵杬(yuán)、杶(chūn)栌(lú),文欀(xiāng)、桢(zhēn)橿(jiāng),平仲、桾(jūn)櫏(qiān),松梓、古度。

37.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8.槎(chá)枿(niè):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
斜砍为槎,砍而复活为枿。
这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成长千年。

39.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避雨于松树下,于是封其松为“五大夫”。
后以“五大夫”为松树的别名。
这里指松。

40.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
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
此句指树。

41.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

42.撼顿:摇撼倒地。

43.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
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
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
白木,指白皮松。

44.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
社:古代敬拜地皮神的地方。
应劭《风尚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安歇,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敬拜。

45.北陆:泛指北方地区。
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6.南陵:泛指南方地区。
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
以上四句统言东西南四方,有庙、社、关、冶,都因此木得名的。

47.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
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48.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
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嗟叹,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长松,高松。

49.岂独:难道只有。
临:看。
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
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

50.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
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
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51.若乃:至于。
阻绝:阻断。

52.飘零:流落,流落。

53.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
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世说》及《曹瞒传》:曹操命园丁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4.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
入,放入。
空心,树枯朽心空。

55.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
膏,树脂。

56.横:横放。
敧(qī):倾斜。

57.顿:倒下。

58.文:同“纹”,指树纹。
百围:形容树干粗大。
围,两臂合抱的长度。
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9.理:树的纹理。
千寻:形容树木高大。
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

60.瘿(yǐng)、瘤(liú):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61.藏:指在树上的虫子。
穿:咬穿。
抱:环抱。
代指整天环抱树木翱翔的飞鸟。
穴:作窝。
藏穿,指虫穴。
抱穴,指鸟窝。

62.木魅:树妖。
《抱朴子·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
”睒(shǎn)睗(shì):目光闪烁的样子。

63.山精:山妖。
《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64.风云:比喻社会场合排场。
感:振奋。

65.羁(jī)旅:寄居作客。

66.采葛:完成义务。
《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代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
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义务。

67.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见告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去世。
见《史记·伯夷传》。
这里指在北朝做官。

68.沉沦、芜没:指沉沦腐化潦倒。
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

69.摇落:喻朽迈。
《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70.弥:更加。
嗟(jiē):嗟叹。

71.《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写的杂家著作,紧张阐述道家思想,间糅阴阳、儒、法诸家思想。
“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长年,指老年人。

72.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建筑。
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
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3.槎(chá):木筏。
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
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落期。
“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点火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4.金谷:即金谷园。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
石崇《思归引序》称园内有”柏木几于万株“。

75.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
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

76.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
《晋书》卷九十八有传。
按,桓温为桓玄父,去世于宁康元年(373年),早在桓玄篡晋之前,与殷仲文顾槐而叹并非同时,庾信在这里对举殷、桓的话不过是假设之词。

77.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
汉南:汉水之南。

78.惨恻:悲惨悲哀。
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79.堪:忍受。
《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又见《世说新语·言语》。

口语译文

殷仲文漂亮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
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革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
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嗟叹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活气了!\"大众

譬如白鹿塞刚毅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
但桂树却枯去世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由于什么呢?原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三河),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
它们虽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
它们虽然能随风发出嶰谷乐器般的声响,枝条拂动而形成《云门》似的舞姿;虽然有凤凰携带幼雏聚拢于树上,有鸳鸯环绕旁边比翼双飞,不过它们临风怀想,难以忘却故乡的鹤鸣;对月嗟叹,又彷佛是听到了三峡的猿啼。

也有些波折结疤,高下缠扭的树木,树干粗短得犹如蹲在地上的熊虎,枝条柔弱得彷佛出没嬉水的鱼龙。
然而这样无用的树木却被用来制作山形的斗拱,藻绘的梁柱,使匠石看了大吃一惊,公输见了迷惑不解。
初步雕凿成型后,竟还要用刻刀做进一步加工,或雕上有鳞有甲的祥龙,或刻成有角有牙的瑞兽。
一层层残酷如碎锦,一片片娇艳如真花。
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散布成一团团的云霞。

说到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这类树木,茂盛挺立,动辄有百顷之多,砍倒复活,每每有千年的树龄。
有的树在秦朝曾受封过大夫的官职,有的树在汉朝曾与将军的名字连在一起。
但不论是哪种树,它们无不受到苔藓和蕈菌的遮压,无不受到鸟雀和害虫的剥啄。
在霜露的侵袭下它们不得不低眉垂首,在风烟的围剿中它们又不得不震颤乃至倒仆。
东海一带有座神庙前种着白皮松,西河地区有棵枯干的桑树被奉为社神。
北方用杨叶作为关塞的名称,南国又用梅根称呼冶铸的场所。
淮南小山的辞赋讲过桂枝遭人攀折,刘琨的《扶风歌》也写过在松树下系马。
又何止是在细柳设立过城防,在桃林建筑过关塞。

至于山水隔绝,流落在异地他方。
被移动的大树流着眼泪,受伤的树根鲜血淋漓。
枯去世的空心老干时常动怒,断裂的节疤处树脂横溢。
有的树歪歪斜斜地横卧在岩穴口,有的树从中间拦腰折断仰倒在半山坡。
纹理偏斜的极粗的树像冰块一样破碎了,纹理端正的极高的树也像瓦片一样平常断裂了。
树身高下长满疙瘩肿瘤,树身内外满是乌窝虫穴。
丛林中有树怪出没闪烁,山野里有鬼魅游荡作祟。

更何况像我这样机运不佳,生逢国难,出使不归,羁旅异朝的人。
身居陋巷,荒草掩门。
看到草木的凋落自然会伤心,看到草木的朽迈枯去世更要哀叹不已。
《淮南子》说:“树叶落相识释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使老年人最感伤心的事。
”这些话所说的意思正和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啊。
于是我作歌唱道:“建章宫的栋梁毁于大火,黄河里的木筏烂在水中。
如果不像金谷园中的柏树那样人去园空,也会像河阳县里的桃花那样枯萎不存。
”桓大司马听了我的歌恐怕还会大发感慨:“当年栽种的柳树,繁茂可爱。
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不能不令人凄伤。
在短短的韶光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事的催迫!

创作背景

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败北。
建康失落陷,他被迫亡命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
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占领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

江陵失落陷后,大批江南绅士被俘送长安。
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哀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

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出生,于是就写作了一篇荡气回肠名流千古的骈赋《枯树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华络绎奔会,措辞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旧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行将就木的生活体验和生理感想熏染,苍凉深婉,老练浑成。
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人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枯树赋》开头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发轫,兼切赋题,并有两重用意。
首先,殷仲文的出生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以是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沉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
以此发轫,既显得自然夷易,又为全篇奠定了凄凉的抒怀基调。
第一段在全赋起了序文的浸染。

从“至如白鹿贞松”至“散乱烟霞”为第二段。
此段写了各种各样的树木,个中有《十三州志》所记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记》所写的“青牛大梓树”等。
只管它们盘根广大,结体山崖,到头来有的消亡了,有的半去世不活。
本段紧要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作甚而半去世”这一疑问。
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比拟,而关键在于后者。
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隆盛活气,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
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但它们又是不幸的,由于它离开了故土。
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
只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怀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
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落去了活气。
这几句隐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飘零异地,不觉年迈,像枯树一样,已失落去买卖。
下文转笔写各种不材之木,个中有波折臃肿的,也有节疤横生的,加工这种树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经由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诸如“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之类的俏丽图案。
无材之木偏偏有用,与此相反,便涌现了“材大难为用”的反常征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为第三段。
此段写了名目繁多的树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还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以及由于战役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
但它们的终极结局,终不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枯萎于霜露与风烟之中。
惟有以树命名的庙、社、关、冶、塞、营,却能名存后世。
这里隐寓着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
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一定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力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
树木荫蔽着人类,以是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绝”至“山精妖孽”为第四段。
此段较明显地引入己身的遭遇。
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去世别;去世别则去世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生平无法病愈的伤口。
以是“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触目惊心的景象。
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笔墨,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想熏染。

末了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是更明显的自身遭际的感叹。
这里有羁旅不归的悲哀,有屈节仕北的惭耻。
激烈之后渐归于沉着,但沉着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
“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
《淮南子》上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鸣,引文意有未尽,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这四句歌虽句句用典,却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悲惨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
末了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买卖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存问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买卖尽矣”四字。
人至晚年,去世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从前国破身辱,生活流落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
以是赋中流露出悲哀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有时的。
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乃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笔墨境界。
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便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枯树赋》名为咏树,实为咏怀,赋中的许多艺术描写,与他后半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赋末由树及人,将写树与喻己有机地结合起来。
该赋将大略的叹喟变成丰富详细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写树,写各种各样的树,个中有环境的陪衬,也有气氛的渲染,写树的遭遇,也写它们拔本伤根的悲哀,措辞形象光鲜。
作者利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汇彼多方,屡变屡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觉,多数典故,利用得灵巧自若,似出己口。

从《枯树赋》可以看出,这时的庾信,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
庾信善用形象、夸年夜的措辞,光鲜的比拟,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活气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各类摧残和由于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与北朝文化的冲突抵牾中,在江熏风尚渐去渐远的羁旅之恨中,心中涌现了强烈的文化失落根之感,而江陵焚书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年夜难,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创痛。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晚年发出的这一声哀号,也正是其“拔根”、“伤根”之痛的自然反应。

名家点评

《诗赋宗师:庾信》(郭书村落):《枯树赋》便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庾子山集注》(倪璠):《枯树赋》者,庾子山乡关之思所为作也。

唐代张鷟(zhuó)《朝野佥载》记述:“粱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
\"大众

后世影响

古人论咏物诗赋,大多主见要有寄托,咏物而不粘于物:既得物态之真,又有比兴之意,哀求对物的描写不即不离,不粘不滞。
《枯树赋》处处符合这些写作哀求,它对后代,特殊是对唐代的咏物诗赋,均有一定影响。
如张九龄的《归燕》诗,便是将燕子作为自我形象的写照的。
杜甫著名的《古柏行》,也因此树喻人,寄慨遥深,其艺术手腕与《枯树赋》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梁代墨客庾肩吾之子,南北朝期间文学家、辞赋家、墨客。

庾信从前出仕于南朝,在梁写“宫体诗”;入北朝后,生活、思想发生变革,诗歌由冶艳而入刚劲苍凉,风格为之一新。

今存庾信待320多首、文160多篇。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与《哀江南赋》、《枯树赋》等骈赋。
他是南北朝末了一位精良作家。
把南方诗歌的声律技巧传至北方,又摒弃了浮艳文风.吸取北方刚健精神,表示了南北合流趋势。
对后世的各种诗体,如律诗、绝句、七古等的发展有主要贡献。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日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
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
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感激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奉告。
我们看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