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作后来以“新四号”大字体刊登在威信报刊上,刊发的规格竟与毛主席诗词同等级。并且由于这首词的刊发,后来还引发了一场针对西子湖畔的“文化大肃清”活动。
社会上有一些人,先是以为胡乔木这首《沁园春》是毛主席所作。后来又“以讹传讹”,被误传为毛主席的《沁园春》乃胡乔木所作。
那么,这首词到底是谁所作,它的问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事实上这首词的确是胡乔木原创,只有最末四句,是毛主席亲自修正而成,词名《沁园春·杭州感事》。
一、《沁园春·杭州感事》赏析《沁园春·杭州感事》——胡乔木
穆穆秋山,娓娓秋湖,荡荡秋江。正一年好景,莲舟采月,四方佳气,桂国飘喷鼻香。玉绽棉铃,金翻稻浪,秋意偏于陇亩长。最堪喜,有射潮人健,不怕澜狂。
天国。一向鼓吹。笑今古云泥怎比量。算繁华千载,长埋碧血,工农此际,初试锋芒。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诞。
词的大意是说,秋日群山静穆,盛大而庄严。西湖水美,秋江浩荡,正是一年中风景最好的光阴。宜在明月之下,乘坐小船去采摘莲蓬,呼吸湖上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丹桂芳香。
湖岸上的棉田里,棉铃绽放出了玉石一样的洁白,麦苗迎着风翻滚,呈现出一排排金色的波浪。
秋日偏爱这一片农田,留下的风景意味深长。最让人喜好的,还是秋江上弄潮的健儿,无惧险滩与恶浪。
杭州是一座天国,从古至今一贯由于人们的宣扬而隽誉远扬。可笑的是它在古代和本日得到的报酬,却有着天悬地隔。
繁华了一千年,西子湖畔如今长埋着许多名人的“碧血”。正是工农革命初露锋芒的时候,这一片大好的山水,却让泥土捏成的人偶,以及封建妖孽们的骨头霸占了。
现在这种乱建坟头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为,已让西子湖的盛名遭到了羞辱。谁来和我一起,摆荡倚天长剑,扫尽这些“妖妖怪魅”呢。
二、毛主席的修正乃是画龙点睛这首词原文的末了四句原来为:“西子犹污半面妆,谁与我,吼风奇剑,灭此生光。”毛主席改“犹”为“羞”,是对西湖进行拟人化的描写。
事实上,“西子湖”的“西子”,本来便是历史上西施的雅号。“西施”在中国传统诗词领域一贯带着非常强烈的文化“意象”。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战国时期,乃至全体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特工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四大美人之首。
西施的平生业绩牵扯越、吴二国的政治斗争,后来被载入史籍,得到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的歌颂。民间的人尊重她,特地以”子“来称呼,于是后世直接把她叫做“西子”。
自宋代苏东坡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第一次把“西子”与“西湖”扯上关系后,宋元明清历代墨客都喜好以“西子”意象入文,借以议论天下大事。
在胡乔木的这首词中,他本来写的是西湖的实景,以是直接用到“西子犹污”,意思是指这些名人宅兆毫无节制地修下去,就犹如在污染环境。
毛主席改“犹”为“羞”,把“西子”拟人化往后,借用“西子”一句的文化意象,暗喻这些宅兆的存在,不仅仅只是污染自然风光,而是一种令人感到“羞辱”的“精神污染”。
实在早在胡乔木填写这首《沁园春》之前,著名学者费孝通已经在《公民日报》对西湖名人宅兆太多的问题揭橥过见地。民间的人喜好在西湖替名人修坟,是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的。
由于中国人重视生养去世葬,认为人去世后一定要葬在一块“风水宝地”,才能造福后代子水,以是很多名人本不是杭州当地人,去世后不远万里也要埋到湖边。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去世后埋葬在这块宝地还说得过去,如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
后人为了彰显他们的气质,达到模范、教养众人的浸染把它们迁葬到此,再修缮寺院,加上供奉,那是旧时的传统。
但是有一些“名人”,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比如五代的苏小小,和水浒传里的武松。根本就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弄出一个坟头就太过分了。
因此毛主席在给胡乔木《沁园春》里的批语里写了一段如下:
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办理,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故不宜加上那个解释。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很显然,在胡乔木这首词问世之前,西湖已经开始动手清理了一些墓葬,但是还不彻底。其余,代表封建鄙俗的寺院也没有动,毛主席对此表达了不满意。
以是毛主席把胡乔木这首词末了三句中的“吼风奇剑”直接改成了“倚天长剑”,更果断,更明确地表达了“文化肃清”的决心。
胡乔木一九一二年生于江苏盐城,他的父亲胡启东曾经是清末的一位秀才,同时也是盐城当地著名的乡贤。
辛亥革命往后,胡乔木的父亲曾经担当了民国第一届众议会议员,后来为反对袁世凯毅然南下参加革命,末了返回家乡当了一名学堂师长西席。
胡乔木父亲的旧学功底深厚,善于写古诗。一九一八年到广东吊唁黄花岗72义士时,曾经写过一首诗《寓惠集》,诗云:战垒哀新鬼,荒山悼国丧。应余泉下恨,何日扫欃枪。
胡乔木本人在三十年代曾经上过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按理说他文化程度较高,又受父亲的影响,该当很会写旧体诗词,不过事实上他成年往后写的诗更多是新诗。
一九四一年当上毛主席的秘书往后,胡乔木紧张的精神都花在了公函的写作上面。直到六十年代,由于生病退下来才有空开始研究旧体诗词。
每一次写好词作,胡乔木就会以写信的办法寄给毛主席,请他帮自己修正。毛主席本来就喜好旧体诗词,以是常常花大把的韶光,帮他修正润色。
后来次数多了,毛主席身边的人就写信过去骂胡乔木说,这样的修正,即是全部是让毛主席重写,这不是影响主席安歇吗?于是命令胡乔木不许再写信给毛主席了。
外界有一些人,始终不想承认世上会有像毛主席这般全面的人才,既能搞政治斗争,指挥打仗,还能写旧体诗词,并且还写得那么好。
以是这些人去世也不肯承认《沁园春·雪》便是毛主席本人所作,非要造谣说是郭沫若、胡乔木等人的手笔。
实在原形到底如何,只要买来郭沫若、胡乔木二人的文集一看就知道了,他们最好的作品没有一首达到了《沁园春·雪》的水平。
毛主席诗词与郭沫若、胡乔木等人诗词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大局不雅观与想象力,郭沫若、胡乔木在这方面和毛主席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比如这首《沁园春·杭州感事》,胡乔木只是看到了乱建名人宅兆大煞风景的外部表面。但是毛主席只改动了一个字,就点破了造成这种乱象背后深层的文化问题。
依照如今的意见,西湖边上那些名人的墓该不该“肃清”是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不过就事论事,仅就胡乔木词作本身思考问题的深度来说,胡乔木还是差了毛主席很多的。
结语不论是“西子犹污半面妆”还是“西子羞污半面妆”,胡乔木原词想要表达的意思,实在是和毛主席想要在西子湖上进行“文化肃清”的意思是完备统一的。
乃至胡乔木的这首词,也可以说,本来便是顺着毛主席本人的意思而创作的。只不过在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认识与思维的深度方面,胡乔木的确不如毛主席。
出生在书喷鼻香门第的胡乔木,按理说该当和当过前清秀才的父亲一样,有很深的旧学功力。不过事实上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明的学者,以是他在很小就进入了新式学堂学习。
胡乔木主修的是口语文,他在高三时就曾经在报上登过《近代文艺不雅观测》一文。从一九三〇年起他就开始写新诗,后来考进清华,但是由于参加地下活动被学校革职了。
同时,胡乔木真正闲下来学习填词的韶光并不多。六十年代他因病到杭州调理,终于有空向毛主席求教创作问题。
不过后来由于受到一些人的阻挡,胡乔木的学习中断了。到了八十岁时,胡乔木在给自己扬州的母校题词时写诗,还是选择了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