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门闲步的时候,就把耳机挂在耳朵上,边走边听,虽然自己以为这些朗诵者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是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那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还是把我带进了那至真至纯至美至情的天下。 更让我冲动的,是一篇原来在我的影象中没有什么印象的小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于是有了写一点笔墨的冲动。 于是在就网上搜索,原来这篇笔墨被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
看来“美之于味,有同嗜焉”。 好,先来读一读原文: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0余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试想,在那天高气爽的月夜,韶光不早了,他准备睡觉了,大概他根本没有睡意,只是习气见告他,该睡觉了。这时他扭头往窗外一看,好通亮的月色!
还睡什么?起来赏月吧!
独乐不是乐,如此良辰美景,该当与人分享才是。于是他想到了同为被贬之人张怀民。他在哪里?在承天寺。离他的住所有多远?没有考证。两个人一起来到院子里,仿佛来到水中心:“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绝了。
人说月色似水,他在这里无一字直写月色,没有dv,也没有dc,没有当代的任何声像媒体,单单就凭这20来字,就硬是把你带进了空灵俏丽的月夜之中了。 然后,最引起我心动的那一句涌现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是啊,哪一夜没有玉轮?哪个地方没有修竹松柏?良辰美景因人而存在。只管苏轼在这里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忧郁之情,但是他那至真至纯至美至情的表现,却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至真至纯:“纯”首先来自内容的“真”。明月朗照,引发了他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难免不免美中不敷,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绪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那纯挚的童心跃然纸上。 至美至情。由于有“情”,以是措辞俏丽而生动。文章犹如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警之处,却不好增删或改动半个字眼。点嫡期,是条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
写庭下景致,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表示出空灵、开阔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经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贴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撩人情思。 说了这么多,想到了如今。大概你会在某个月夜,被那明朗的月色所吸引,于是披衣起床,打开窗户看玉轮。但是你会在深夜出门,步辇儿去寻访一个故人吗?恐怕不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在独自遥望月色的时候,绝对会怦然心动,想起某个人来。在这个时候,你比苏轼幸运,由于你有多种选择,你不必劳累身体,你只须要拿起手机,发一条短信,或者打一个电话,来一段视频通话,就够了。但是,此刻你的感悟,一定没有苏轼那么投入那么深刻,对吗? 是啊,时期不同了。有一些东西变了。但是也有不变的,不变的有那月,有那竹与柏,更有那惦记思念怀念的亲情交情和爱情。 亲爱的朋友,什么时候,我们会在同一个韶光,但不同一的地点,一起赏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