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牡丹花开富贵,国色天喷鼻香,一向深受众人喜好。历来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有很多。
这首《赏牡丹》是一首托物咏怀诗,全诗用比拟与反衬的手腕,从侧面借芍药和荷花之姿,衬托牡丹的高标格和艳丽,后两句借京城赏花的风尚,陪衬出牡丹的魅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流传的经典佳句。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美则美矣,却少了些许傲骨,池中的荷花清雅清洁却短缺情韵。
只有牡丹才称得上是天姿国色,每年到了着花的时令,引得无数人争相欣赏,惊动了全体京城。
-02-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宋·李纲《病牛》
李纲,字伯纪,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为人刚直,志在为国。其诗文同人品一样,光明磊落,爱国之情,英雄之气跃然纸上。
这首诗写于公元1132,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既是咏物诗,也是言志诗。
诗中托物言志,通过病牛任劳任怨的形象,自喻坎坷与艰辛,表现出墨客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为后世传诵。
耕耘千亩的病牛,任劳任怨,生产了无数粮食,但它怠倦不堪,力耕负重的劳苦又有谁来体恤呢?
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纵然拖垮了身体,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惜。
-03-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宋·王浦《咏牡丹》
王溥,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
这首诗措辞幽美,风格独特,给人一种线人一新的觉得。墨客冲破了人们对牡丹的一向喜好和赞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剖析,嘲笑牡丹的华而不实,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美的思考和反思
枣花虽然很小,却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优柔,却能养蚕吐丝。
可笑的是牡丹花,形状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做,花谢之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
-04-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首受到人们的喜好,以菊花为题材的诗作浩瀚。这首咏菊构思新颖自然,利用侧面陪衬的手腕,赞颂菊花高洁的品质,措辞淡雅朴素,意趣盎然。
首两句描写秋菊之多,花开之盛,墨客溜达菊丛乐不思返的情景。后两句从菊花凋落晚这个角度,表达出墨客爱菊的情由,赞赏了菊花历尽风寒的倔强品质。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抱着房屋,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竹篱不雅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百花之中,我并非独爱菊花,只是由于菊花凋落之后,再无其他花可以不雅观赏。
-05-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袁枚《苔》
在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之处,依旧有生命在萌动,苔藓仍旧绽放出一片绿意来。
苔花虽然如米粒般眇小,依然像那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这首诗理趣横生,意蕴深邃,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
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墨客的感想熏染、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惨淡湿润之处,可依然卓立不群,打破环境的重重障碍,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墨客借物咏志,借苔藓兴旺的生命力,表达自己坚韧不屈的志向。
-06-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点火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石灰吟》这首诗是咏物言志的名篇,堪称明诗七绝“压卷之作”。
只有经由精益求精,石灰石才能从深山之中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点火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纵然面对粉身碎骨的处境,也毫无畏惧,只是为了把一身明净留在人间。
此诗利用象征手腕,通过咏石灰,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彰显自身"高洁”品质。墨客那进取的精神和凛然正气,更是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勉励。全诗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深受冲动。
-0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柔柔的柳条垂下来,就像千万条轻轻飞舞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仲春的东风,它就像一把机动的剪刀。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咏柳佳作。公元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正值仲春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贺知章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这首诗。
墨客奥妙地将“仲春东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让东风拂柳的景象跃然纸上,立意新奇,韵味无穷。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两句亦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08-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旁有一棵梅树,那朵朵盛开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须要别人称颂颜色多么好看,只愿将那份清雅的芬喷鼻香洒满人间。
这是一首题画诗。王冕,元代墨客、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自幼家贫,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材,终学得满腹经纶。屡试不第,又不愿意巴结权贵,于是选择归隐。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便是墨客借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高洁品质。
-09-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
——唐·罗隐《蜂》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只要有鲜花盛开的地方,就会有蜜蜂劳碌采蜜的身影。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甜蜜的花蜜,究竟是为谁付出辛劳,又想让谁来品味这份甘甜。
这是一首关于蜜蜂的咏物古诗,全诗措辞朴实,无华美的辞藻,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征象,抒写百姓的艰辛,控诉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表达了对广大劳动百姓的同情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为经典名句。
-10-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年夜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虞世南, 唐代墨客。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派,深得唐太宗看重,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首咏物诗,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贤良之人,不需凭借重力,自然声名远扬。言外之意也表达了墨客对自己品质和才华的自许。全诗构造严谨,前后呼应,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质的激情亲切赞颂信。
蝉垂下的触角,犹如帽缨一样,喝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悦耳的鸣叫声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间传出。
蝉的鸣叫声之以是能传播到远方,正是由于它栖息于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而传到远方的。
#冬日生活打卡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