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重逢一份古典与优雅
编辑:诗词天地
《闺怨》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词君: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超过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朴拙。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诗词君: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述清秋的深夜,主人公悲惨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词君: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致,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革解释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解释义山诗之唯美方向。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词君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末了的那个“望”字,而是赞颂了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墨客要表现的直接工具。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词君: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授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君:《使至塞上》描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墨客对不畏艰巨,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颂;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西岳。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得意,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词君:本篇原列第十四首,墨客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安歇,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墨客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不雅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词君:整首诗利用陪衬、陪衬和夸年夜的手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不雅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景况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词君: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不雅观旷达的,能率领百口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唾弃流俗的心境。
《一剪梅·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诗词君: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致,而且陪衬出词人情怀。花着花落,既是自然界征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悲惨独处的内心感想熏染。
回答\"大众早安\"大众每天清晨送你一份优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