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性的建议被及时采纳,不几天,《铜陵社科苑》陆续推出有名作家吴华老师的《黄庭坚与铜陵大通》《杨万里与铜陵大通》等力作和其他老师的美文。

讲好铜陵故事,自然包括讲好铜陵历史文化故事,是史志事情者的任务和担当。
我不懂诗词,更不懂古诗词,但爱读。
我从事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多年,手头史料多。
本日,我跟读者朋友们,聊聊古代有名墨客词客咏铜陵的故事。
欠妥之处,敬请批评示正!

大家都知道,我们铜陵,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很多。

义安记忆  古代有名诗人词客咏铜陵

据《铜陵县志》记载,自唐代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和上元二年(761年),两次来铜陵游五松山后,历代有梅尧臣、苏轼、王安石、李纲、杨万里、汤显祖、王阳明等文豪名宦,来铜陵寻迹览胜,写下了大量咏颂铜陵的诗篇。

我查阅了清顺治《铜陵县志》、乾隆《铜陵县志》,其上载有许多古代有名墨客词客咏颂铜陵的诗词,我选择部分,小辑如下,以飨读者朋友们。

清乾隆《铜陵县志》

01

李白(网高下载)

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 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诗句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每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诗句译文:

我投止在五松山下的田舍,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舍秋来的劳作更加繁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东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几次再三推却而不敢进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唐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淡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景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诗句译文:

谢安泛舟于沧海,乘长风独啸而还。

清闲脱俗之韵致惊动海上,崇高的情怀远出人间。

爱慕于探究神奇怪异之事,心境淡泊以闲适来处世。

我来到五松之下,设置酒宴登山历览。

向年迈历练的老者搜聚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五松山景致清幽,佳妙之处赛过沃洲山。

风声萧瑟鸣于洞壑,一年四季如沐秋风秋雨。

山上百泉流出音声伟大,听来宛如彷佛三峡的巨流。

剪下细竹扫去天界仙花,我且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赏。

龙堂精舍如果可以休憩,我打算归入个中精城修行。

据史料记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天子(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豁达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02

梅尧臣(网高下载)

铜 官 山

北宋 梅尧臣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诗句译文:

碧矿不出土,青山挖一直。

青山挖一直,因使鬼神发愁。

据史料记载: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墨客,世称宛陵师长西席。
梅询从子。
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为诗主见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蕴藉。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有《宛陵师长西席集》60卷、《唐载记》《毛诗小传》等。
词存二首。

03

王安石(网高下载)

题顺安临津驿

北宋 王安石

临津艳艳花千树,

夹径斜斜柳数行。

却忆金明池上路,

红裙争看绿衣郎。

诗句译文:

墨客行走在临津驿的路上,满目所见皆千树盛开的繁花,又见夹道极为能干的数行弯弯杨柳的身影,忽而想起(昔年)三月初在京城金明池所见喷鼻香车宝马、绿男红女、游人如织的盛况,不禁一时兴趣盎然。
新中科榜,何等明艳而风光,多少穿红戴彩、艳服出行的女孩子,争看并心仪于所喜好的、春风得意的绿袍士子。
一起走来,一起都是美好的回顾啊。
就这样,一首诗,于不经意间,记录了一位士子的经往与心历。
(注:诗句为有名学者吴礼明师长西席译评)。

灵 窦 泉

北宋 王安石

山腰石有千年润,

海眼泉无一日干。

天下苍生望霖雨,

谁知龙向此中蟠。

胡氏逢原堂

北宋 王安石

我爱铜官好,君实家其间;

山水相萦萃,花卉矜春妍。

有鸣林间禽,有跃池中鲜;

叶山何嵯峨,秀峙东南偏。

峰峦日在望,远色涵云边;

来宾此鳞集,觞饮当留连。

君家世儒雅,子弟清风传;

前日辟书堂,名之曰逢原。

有志在古道,驰情纂高贤;

深哉堂名意,推此宜勉旃。

木茂贵培本,流长思养源;

旁边无不宜,愿献小诗篇。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善于,且有名作《桂枝喷鼻香》等。

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祸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由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精彩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王安石最得众人轰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4

苏轼(网高下载)

题陈公园

北宋 苏轼

南北山光照绿波,
濯缨洗耳不须多。
天空月满宜登眺,
看取青铜两处磨。
春池水暖鱼自乐,
翠岭竹静鸟知还。
莫言垒石小风景,
卷帘看尽铜官山。
落帆重到古铜山,
长是江风阻往还。
要使谪仙回舞袖,
千年翠拂五松山。

据史料记载,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
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 ,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自身。
嘉佑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登基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造诣。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善于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05

汤显祖(网高下载)

过 铜 陵

明 汤显祖

夕向燕支夹,遥分白马耆。

沧浪荷叶点,春色凤心知。

邑小无城郭,人欢有岁时。

谁怜江上影,悬弄五松枝。

据史料记载,汤显祖(1550年—1616年)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西临川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搬家汤家山居(今抚州市)。
出身书喷鼻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清乾隆《铜陵县志》载图《拾五耆方位图》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天子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5年,政绩斐然。
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媾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
后逐渐打消做官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造诣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个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公民所喜好,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天下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演出的一篇主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浸染。
汤显祖还是一位精彩的墨客。
其诗作有《玉茗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06

李纲(网高下载)

铜陵阻风

北宋 李纲

春色到江渚,梅花正销魂。

风波留远棹,烟雨湿寒村落。

雁过传遗响,潮来没旧痕。

悲惨一樽酒,愁绝与谁论。

江行池阳至铜陵

北宋 李纲

春江望不极,惨淡起层阴。

烟雨蒙蒙尘,云涛渺渺深。

怀家千里意,报国生平心。

嗟叹知音少,空为梁父吟。

游五松山不雅观太白祠堂

北宋 李纲

大江东南流,鼓舵江水上。

薄游五松山,获见谪仙像。

呜呼天宝间,治乱如反掌。

兵戈暗中原,豪杰多长往。

谪仙当此时,逸气溢天壤。

脱身来江东,缥缈青霞赏。

作诗几千篇,醉笔笼万象。

迄今有遗祠,识者共瞻仰。

据史料记载,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师长西席,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联络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屈膝降服佩服派所排斥。
宋高宗登基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争改造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撤职。
他多次上疏申报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光鲜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著有《梁溪师长西席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7

王十朋(网高下载)

富 览 亭

南宋 王十朋

一望之中万象新,

铜官宝嶂悉生春。

风光拼取收囊底,

宦况于今也不贫。

铜 陵 阻 风

南宋 王十朋

两年官绝塞,万里下瞿塘。

秋浦浪方息,铜陵风又狂。

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

今夜舟中月,中秋何处光。

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

邮亭危压浦,佛屋漏依山。

月出乌将绕,风高雁欲还。

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

据史料记载,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长命,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
南宋著名政治家、墨客,爱国名臣。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复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
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
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规复之计。
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
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
有《梅溪集》等。

讲到这里,我给读者朋友们,推介一下方德华师长西席对古代有名墨客词客咏大通的精彩点评。
方师长西席生前是安徽省内有名资深文史专家,曾担当原铜陵县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著作颇丰。
抄录其创作的《墨客词客咏大通》,与大家分享。

墨客词客咏大通

方德华

山水清幽的大通,是座扬名遐迩、蜚声四方的千年古镇。
古称澜溪,后易今名。

大通镇位于铜陵县(今义安区)城南部、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襟江带河,山水相间,风景奇丽,充满诗情画意。
它是铜陵的门户,也是通往九西岳、黄山等著名旅游胜地的通道。
自唐往后,相继开拓,发展成为以商品流利为主的连接城乡的重镇。
江岸,商贾云集,街衢熙攘;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风光旖旎的大通镇,经由墨客世客的吟咏渲染,产生了一批描摹大透风光的好作品。
现将杨万里、王守仁、李宗泗等墨客词客涉足大通而留下的名作,选录6篇略加评述。
以飨读者。

南宋墨客杨万里的《舟过大通镇》诗曰: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获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墨客从大通镇的自然美景中,截取那风高浪急、水拍江滩、渔罾碍船和鱼蟹价廉等具有代表性的镜头,尽情地加以渲染、点化,使古镇景不雅观变得更加俏丽,读之,令人憧憬。

纪伯明(出生年月不详)《泊大通港》道:
夜泊大通港,迢迢数驿程。
江流山欲动,潮长月初生。
乱矿飞鸿影,虚檐警柝声。
此时双阙下,儿女话登明。

诗中大通镇的夜景,是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条有理的。
如:“山”“月”“鸿”“柝”“影”“明”6 个字,画龙点睛,把一幅夜景画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首诗把人们对大通的爱慕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堪称别出心裁的佳作。

汪广洋的《江上》诗曰:
大通港口柳如烟,
簇簇人家赛辋川。
侯吏颇谙巡逻事,
插旗挝鼓送行船。

作者江苏高邮人,元末举进士,太祖召为元帅府令史,赴江西任参政时,途经大通而作此诗。
当作者行至铜陵县境内的江上独立船头,大通港的柳色如烟、屋舍俨然、相映成趣的景物迎面而来,触景生情,一挥而就,一幅500年前的大透风光画图跃然纸上。

王守仁的《泊舟大通》诗曰:
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这首诗是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浙江余姚人)谪居贵州龙场驿时,途经大通而写的诗篇。
王守仁于1499 年举进士后,经历了几年政治生活。
1506 年武宗朱厚照登基,宦官刘瑾节制军政大权,许多正派人士遇祸,他也应诏入狱,廷杖40,远谪贵州龙场驿。
次年赴谪地,途经大通而泊舟。

诗的一、二两句,既点明作者舟泊大通韶光和莺啭林间的欢快,又反衬出他受谪的惆怅的心绪,说出“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极能超脱的话,在极困厄的时候能有极清闲的情态。
他以“华峰(指九西岳)隔烟雾”来比喻封建统治的阴郁、政治的腐败。
提出“时劳策杖上崔嵬”,表现了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和阉党作斗争的精神。
《泊舟大通》的全诗,是借景致明晦变革的特点,来抒发墨客沉郁忧愤的情怀。

李宗泗的《大通江上》诗曰:
双桨摇冲下大通,隔林烟火隔溪钟。
笙簧鸟雀清还浊,水墨江山淡更浓。
沽酒有村落垂柳锁,采樵无路落花封。
胸中不用吞云梦,一览烟波几万重。

作者,李宗泗,明嘉靖年间任池州府推官。
作者乘舟顺流直冲大通而来。
那绿荫夹岸的垂柳,那夹溪铿锵的钟鼓,那绿丛中的酒楼,那落英缤纷的樵路,如同一幅幅浓淡合适、清新俊逸的景画,扑入眼帘,令民气醉。
此时,作者雅兴油然而生,写出了赞颂大通的诗篇。

明代张国维赋《点绛唇·舟泊大通》词曰:
烟树苍茫,淡风微雨江流逼。
一苇轻益鸟。
远山层层山聿。
几处人家,模糊迷踪迹。
歌声逸。
明月如碧。
心共潆洄急。

词题为《舟泊大通》,描写词人弃舟登岸后,置身于这样清幽雅丽、安谧恬适的环境里,不禁遐思连绵,感慨万千。
“心共潆洄急”的佳句,不仅描写了大通江上水流湍急的情景,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思绪与江涛一样翻滚,愿望结束水上流落无定所的军旅生活,还乡与亲人团圆、共叙明日亲之乐的思想感情。
使人读了,低徊寻玩不能自己,真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佳作。

综上所述,这些墨客词客的作品是从各个侧面对大通镇风光作了详细描述。
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通的认识、理解和热爱。
这些作品,至今仍为人们传诵。

传承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我们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走偏,我国5000多年没有断流的文化更不能丧失落。

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坚守中华文化态度、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造诣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用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谱写当代化幸福铜陵培植新篇章,奋力拼出一个新铜陵,为全面培植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当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联络奋斗!

作者:王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