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剧艺术节”是在老一辈艺术家首创的“沪剧回外家”活动根本上升格而来。
从2015年沪剧院联合7家沪剧连合合参与,到2016年联合13家沪剧院团参与,再到2017年有来自长三角的沪剧团体,以及来自全市的沪剧爱好者、大中小学生5000余人共同参加。
三年来,沪剧节从单一的“沪剧回外家”活动到演出内容凑集非遗展示,到举办有关沪语文化的高峰论坛和海派文化讲座,进一步提升了沪剧节的文化内涵。
沪剧节正以国际的视野,利用沪剧的品牌效应,借助浦东的经济文化上风,共同寻求新发展,共同擦亮文化品牌,筑牢艺术高地。

本届沪剧节除开闭幕式外,精心安排了7场折子戏慰问演出,8场大戏演出,2场稠浊折子戏,1场沪剧主题讲座,1场沪剧达人秀,达人秀通过网络报名人数达30余人,最大70岁,最小4岁。
开幕式上,主创团队重新创作了沪歌版的《我爱你中国》和歌曲《红旗飘飘》,分别作为开场曲和结束曲。
两首歌曲不仅旋律耳熟能详,音乐激情浩荡,歌词也象征着时期的步伐,具有一定的传唱度。
演出节目中既有《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手拿碟儿敲起来》《星星之火·启示杨桂英》《黄埔怒潮·三封信》等展现革命先烈和精良共产党人崇高精神风范的“赤色文化”作品;也有《敦煌女儿》《今日梦圆·生日歌》《风雨同龄人》《璇子·金丝鸟》等展现“海派文化”特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当代戏作品;还有《茉莉花》《瑞珏·咏梅》《凉州词》等重新改编演绎的民歌和古诗词,合营江南丝竹悠扬婉转的旋律映衬出“江南文化”的历久魅力。

去年沪剧节上,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沪剧团队的加入,让沪剧节辐射度更广,影响力更强。
本届沪剧节上,热爱沪剧的美国小伙威廉将与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孙徐春用沪语和英语共同演唱《昨夜情·为你打开一扇窗》,老歌新唱展示摩登的上海味道。
还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滩簧名家跨界加盟同台演唱《金丝鸟》,展现浓浓的江南韵味。
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歌唱家任桂珍、歌手罗雨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眷恋汇成歌声,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回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讴歌城市精神、歌颂时期风貌。

浦东作为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在其悠久的文化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诸多精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幕式上,不雅观众不仅能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东乡调早期曲调,还能领略到江南丝竹、浦东派琵琶、舞龙、顾绣等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秘闻的非遗演出,通过与沪剧经典唱段的奥妙领悟,品味古人留给我们耐久不衰、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贝。
与此同时,重新谱曲的古诗词《咏梅》《凉州词》和古筝团队集体伴奏,抖擞古韵新声的别样味道。
此外,男子群体造型、转碟、敲碟等精彩的杂技演出也将与沪剧经典唱段合营演出,给不雅观众带来刚柔并济的视觉享受。

第四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将在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揭幕

本届沪剧节期间,上海沪剧院和各家民营沪剧团的演员组成的志愿者队将深入浦东的各家福利机构、社区街镇,现场搭台,除安排“进社区、广场、到基层慰问点演出”外,还将举办以“东乡雅韵”和“乡音·乡情·乡韵”沪剧回外家走入界龙新屯子。

2018年是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石派”创始人石筱英诞辰100周年。
石筱英被誉为沪剧界的“百面名旦”。
她创始的“石派”是沪剧的一个主要的流派。
从艺期间,她曾成功塑造了《母亲》中刚毅不屈的母亲等沪剧史上诸多至今仍广为称道的经典形象。
2019年是著名沪剧演出艺术家、“邵派”创始人邵滨孙诞辰100周年。
邵滨孙是沪剧界泰斗级的人物,他创立的“邵派”艺术唱腔高亢有力,激越深奥深厚,演出风格朴实真切,他曾塑造了一系列身份、性情和感情迥异的艺术形象,被称为沪剧舞台上的一壁“旗帜”。
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互助中,石筱英、邵滨孙这对黄金差错为沪剧舞台留下了《铁汉娇娃》《大雷雨》《罗汉钱》《雷雨》《芦荡火种》《啼笑分缘》《骆驼祥子》《母亲》《叛逆女性》《杨乃武与小白菜》《战士在故乡》《借黄糠》《秋海棠》等一系列佳构力作。
这些作品中,既有展现海派特色的“西装旗袍戏”,也有歌颂革命英雄的“赤色经典”,还有反响普通上海百姓生活的“当代戏”。
这次沪剧节闭幕式上,石筱英、邵滨孙老师的学生、老艺术家、沪剧名家、青年演员、戏剧演出班学员及其他院团的精良沪剧演员们将同台互助演唱石筱英、邵滨孙老师所演绎过的经典剧目和流派唱段,八代同堂展现沪剧的繁荣传承与发展。

(光明融媒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