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历来崇文重教,人文荟萃,郭沬若同道曾盛赞梅州“文物由来最高级”。众所周知,梅州人的传统诗词文化秘闻深厚,“广东才子”宋湘,著名爱国墨客黄遵宪、丘逢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勋、墨客叶剑英元帅等文化名人生于斯长于斯,诗词名流层出不穷。最近几年,梅州又先后荣获“广东中华诗词之市”和“中华诗词之市”的光荣称号。我是梅州人,曾担当过地级梅州市第一任市长,家乡的奇丽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美好的影象,其诗词文化亦让我得到浸润熏陶。
历史代价,使传统诗词爱好者,知风骚之有自,风会之兴替,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嘉应诗社)于几年前就成立了编委会,积极搜集历代诗词和有关资料,拟编辑出版《梅州历代诗词选注》一书。
本书以地域为序分七大篇章,精选了梅州全市八个县(市、区)在民国以前各代乡贤和同期间仕宦于梅州的官员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反响了当时的山川形胜、社会状况、风土人情、风尚习气。本书的许多作品,以生动形象的诗词措辞,记载了悠久的历史风貌和传达了厚重的人文精神。同时,本书还从当今广大读者的阅读角度考虑,对诗词中的一些难词、名物、典故、历史事宜作了必要的释义,增加了可读性和鉴赏性。可以说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具有存史、怡情、励志的功能。这是梅州市诗词学会整理乡土文献资料、积极参与文化培植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梅州历代诗词选注》的出版,将很好地传承梅州乡邦文化,展示诗词之乡的风貌,让读者能对梅州文化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增强作为梅州人的自满感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感,让梅州文化奇迹更上一层楼。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喜好!
是为序。
(上文为《梅州历代诗词选注》序,内容有改动)
内文欣赏
作者:杨圭,梅县区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乡贡,官司户参军,曾于元天历二年(1329)在梅城立“攀桂坊”坊表。
曾 井①
千秋名胜共芳亭,
瓶水居然座右铭。
曾氏井泉千古冽,
蒲侯②心地一样平常清。
注:①曾井:为南汉时程乡县令曾芳所凿,泉清而甘。当时民患疫疾,曾芳以大袋装中草药投入井中,民汲食之而疾愈。人们称之为“药井”。宋朝时名将狄青率军追剿侬智高匪患,到梅城时将士水土不服,士兵多患疾疠,听民众言取“曾井”之水饮之而愈。狄青凯旋回朝后,将此事上奏,宋仁宗赐“曾氏忠孝泉”五字,村落夫立碑建庙供奉之。②蒲侯:指蒲寿晟。宋咸淳七年(1271)蒲寿晟任梅州知州,捐资建筑井亭。明永乐元年(1403),知州郑懋忠修曾井祠,井栏用八块麻石镶嵌成八角,麻石上刻“和颜悦色汲食,不许洗衣。磨刀有罪,敬之戒之”十六个大字。现井存,亭祠均毁。
作者:杨宁道,字耐庵,元朝儒家子。10岁能文,16岁补国初博士弟子员。著有《爱吾庐诗钞》数卷。
贫 居
深巷非吾地,世何独弃违。
衣单人早
路滑轮辕少,檐荒燕雀飞。
亲朋无干涉干与,形影共相依。
作者:叶文保 (1345—?),梅江区城西人。明洪武年间,盗贼专横獗,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叶文保父亦被害,叶文保便捐资筑西北城墙,助官平贼,去世后民思其德,将街道命名“文保路”纪念他。
咏梅花
邀朋三五赏梅开,
地冻天寒送暖来。
玉骨冰肌人尽赞,
暗香飞舞八琼台。
供稿| 姚纪芳
编辑| 廖文静
来源| 羊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