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宋代: 杜常《题华清宫》

读一首诗杜常题华清宫过旧宫殿悲感古今之变迁

古人易考,时人难晓。
宋人周弼编《三体唐诗》,将这首诗选入个中,并推为绝句之冠。
而唐代的笔墨书本中没有杜常这个人,以是当时有人认为杜常是宋代人。
但是华清宫朝元阁在宋代时早已不存在了,以是有人认为杜常是唐代人无疑。
不过据后人考证,杜常确实是宋人。
大概是由于杜常所留的诗作不多,以是不为时人所知。

杜常诗后跋说是杜常自河北移使秦凤路,过华清所作。
杜常过华清宫时,一共题了四首诗。
由于词意高远,气格清古,被人保存了下来,也是他仅存的四首诗作。
在《三体唐诗》中,该诗的首句是:“行尽江南数十程”。
如果是杜常所作,则“行尽江南数十程”之句则禁绝确。
《吴礼部诗话》中也说:“此诗首句‘江南’之云,地里已自难晓,故或者以蜀江之南释之,此句亦闲况不切。
”若果是宋人杜常所作,不应该出“江南”之语,“东别家山”更贴合。
或者是由于该诗流传时有脱漏,周弼编诗时做了补充,或者在周弼之前,已有人做了补充。
不过第一句对付此诗并不特殊主要,无论究竟原诗若何,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墨客题此诗时,未必在晓月犹在之时,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华清宫给墨客的印象最深。
以是墨客题诗时,想到的也是那个时候的情景。
既然是晓月之下,天还朦胧,则不必讲求朝元阁是否还在。
不必入于眼,脑海中则自浮现出关于唐代华清宫的想象。
历史的变迁,朝代的盛衰,在脑中演绎。
恍惚间,唐代的宫殿涌如今面前,伟大而盛丽。
溘然间,西风急入,吹散了宫殿的形影,倏忽化作了衰草枯杨。
风径自进入高大的杨树林,哗哗作响,如疾雨一样。
此时,如梦放醒,面前则一片悲惨之状,见之使人增哀。

诗中所写都是悲惨之景,自悲出生之遭,感慨前朝的衰亡。
一个朝代有盛衰,宫殿亦是如此。
人生与之比较,更微小而不定,则更可悲可哀。
想这世间,大概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人存于世上之时,可以感慨从前,可以追思古人。
一旦人不在了,归于空寂,又会被后人追感。
代代如此,一番感叹,又一番感叹。
兴盛一时,寂寥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