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纯净的冰,在古人的诗词中,历来是高洁品质和纯澈肚量胸襟的象征。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的“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皆是如此。
然而在描述冬景的诗中,写雪者无计其数,专门咏冰者却数量不多,佳作更少。
本日,分享3首咏冰诗,或浪漫、或童真,各有各的妙处。
倾听竹篙破冰声
范成大《四季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五十四》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雪后初晴,墨客乘船在湖面上漂行。遥望四周的群山覆满了白雪,雪光照亮了天空。
风雪已经停息了,反而更令人感到寒冷,由于凛冽的寒气仿佛无孔不入,侵入人的每一寸肌肤。
而全体天下像是已经随着风一起愣住了,凝集成了一个巨大的、寒冷的“冰疙瘩”。
船家慢悠悠地摇着撑船的竹篙,每一次落进湖面,都传来清脆的犹如敲碎珠玉一样的声音。
听到这细细碎碎的声音,才知道原来湖面上已经结起了薄冰。
在所有描写冬景的诗词中,范成大描述的这个画面是极细腻、极少见的。
这幅湖山雪景图中,雪停、风定,天下一片洁白而安谧,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授予了幽美的意境。一艘小船和船上的人,犹如点睛之笔,给这个大片留白的画面添上了生动的色彩。
当然最妙的还是“一篙珠玉碎”,一个动作、一串声音,让画面溘然活了起来。
竹篙碰碎薄冰,一定比平时划水的声音更低。若不是身处极安谧的环境,若没有极清净的心境,如何能捕捉到这稍微的破碎声?
范成大生平大多数韶光,都在江南度过。这里的冷是湿冷,温度却不会太低,因此湖水也不太随意马虎结成厚冰,而是漂浮着薄薄的冰凌。他通过动静比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想熏染,将江南寒天冰湖写得引人入胜,是冬景诗中的妙品。
寒天弄冰童趣浓
杨万里《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寒冷的冬日清晨,起床时才创造,铜盆里的水已经结成了冰坨。
对付大人来说,它只是一块普通的凉凉的冰,但是对付一个聪明又天真的孩子来说,它便是最有趣的玩具。
他把盆中的冰块脱下,然后用彩线穿起来拎在手上,把它当做一枚银锣,边跑着边敲响它。
冰块敲击的声音,犹如玉磬般清越,随着孩子欢畅的脚步远去,却依然能穿越树林传到耳中。
忽然之间,冰锣掉到地上,与坚硬冰冻的地面相击,发出玻璃碎裂的清脆声音。
杨万里的小诗,最长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尤其喜好不雅观察儿童们的活泼童趣,充满了奇思妙想。
这首诗即是如此,在画面上,金盘、彩线、银冰,形色兼具;在声音上,先是“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后又化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声意俱美。
大部分时候,大人们很难明得孩子的乐趣都藏在哪里,但是杨万里却能通过“寒天弄冰”的稚子行为,看到孩子活泼又聪明的样子,将童趣化为诗趣,令读者也忍不住为之莞尔。
一片冰心若玉壶
孔平仲《咏冰》
厚薄因风结,周遭随器成。
黄河白马渡,大泽老狐行。
暖曲流云液,隅甃晃水精。
皎然心一寸,愿比玉壶清。
隅(yú):角落,阁下。
甃(zhòu):用砖砌成的井壁等。
孔平仲的这首诗有着范例的“宋诗”风格,前六句以不同的角度来咏“冰”。
首联写冰的特性:冰是厚是薄,与寒风吹来的程度有关;冰是圆是方,与它所在的容器有关。
颔联借典暗写冰坚。传说狐狸多疑却善听,冬季河水冰封时,狐必先俯听冰下无流水声时方肯过河。故而白马踏冰过黄河、老狐踏冰过大泽,都代表着冰面已经凝实,当然景象也已经到了最寒冷的时候。
颈联则写的是天暖冰化的场景,河流水涨如白云融化,井中冰融如水精扭捏。
然而,冰有不同的厚薄、形状,有凝集与融化的不同形态,但冰的本性不会改变。
它永久那么干净,明净无垢、不染尘埃;同时又坚硬如玉,宁碎不曲。
故而墨客在结尾才表明自己的不雅观点,以冰自喻,表明心迹。
作甚冰心?乃是通亮洁白、如冰块一样平常光明磊落的内心。
作甚玉壶?是玄门中专指自然无为的虚无之心,不受外界侵染。
这一颗如冰之心,正是最高洁、最不可改变的刚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