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
密洒征鞍无数①,冥迷远树②。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③。
惆怅琐窗深处④,湿花轻絮。当时悠扬得人怜⑤,也都是、浓喷鼻香助。
【注释】
①征鞍: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②冥迷:迷蒙,迷茫。
③蒙蒙:迷茫的样子。
④琐窗:镂刻有花纹图案的窗棂。
⑤悠扬:飘扬,飞扬,这里形容雪花轻盈散落。
【赏析】
这首词为咏雪之作:马背上落满密洒的白雪,远处树木冥迷,乱山杳渺,不甚分明,仿佛统统都置于蒙蒙雾中。雪花飘入了窗棂,彷佛是湿花柳絮,又勾起了无限感怀。那纷飘的雪花之以是引人怜爱,除了它那轻盈的体态之外,还由于它得到了浓郁芳香的暗助。
咏雪的作品在纳兰的词里并不少见,而且咏雪也是很多古人喜好的一种作词办法,雪作为大自然的一种赠送,冰清玉洁,冷傲孤寒,是很多文人笔下赞颂的事物,纳兰骨子里与雪有几分相似,他自然也会去咏雪。
这首《一络索》读起来并不是很顺畅,彷佛还有些拗口,这并非是纳兰的功力不足,而是要涉及音律的问题了。诗词押韵的规格是很严格的,而词律更比诗律繁芜。这是随着时期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的,例如在诗经中,押韵并不多见,但到了唐宋,韵律逐渐变得严格起来,可是发展到元明清期间,与之前的韵律又不相同了。
纳兰的这首词中,自然无法比唐宋期间的韵律,但这里也有自己的规律的,对付清朝的人来说,和唐宋期间的语音有了很大的差别,纳兰那个期间,清初词人所依据的词谱紧张是张南湖的《诗徐图谱》和程明善的《啸徐谱》,质量不高,里面还有许多缺点。
依照这样来看,纳兰这首词的韵律显得有些别扭,也是可以理解的。撤除韵律问题不讲,但从词意来说,这首咏雪词还是十分好的,算得上是上乘作品。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虽然这是咏雪词,但词中并未涌现“雪”字,乃至和雪干系的词汇也没有提及。但即便如此,依然可以看出,纳兰这是在写雪景。落下的雪片密密麻麻地散落在马背上,模糊了远处的树木。在这场大雪中,远处的山都看不清楚,到处都是迷蒙的一片。“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写完雪景,下片便是以景写情。先是道出“惆怅”在窗棂深处,接着便写雪花犹如柳絮一样平常飘入窗户。在这里,纳兰有一个意境用得很好,将雪花形容为“湿花”,雪花落地即化,就彷佛打湿的柳絮一样,十分贴切。
也正是由于如此,这样的雪才让人怜惜,不过纳兰末了也提到,雪花之以是得到众人的喜好,除了它们自身的圣洁之外,还得益于浓郁的芳香。“当时悠扬得人怜,也都是、浓喷鼻香助。”雪花怎么会有芳香?想来这是词人的一种想象。
在窗户后面,看到表面白茫茫的一片银色天下,偶尔会有几片雪花飘落进来,在窗台上融化成水,就仿佛花朵一样,让人怜惜,自然,也就遐想到了花朵的芳香。雪花在纳兰的笔下,灵巧而有了生气。这首词虽然不算人尽皆知的好作品,但个中的情趣也是别有味道,读罢令人忍不住遐想一番。
清代的经典词谱《词律》刊于康熙二十六年,《御定词谱》刊于康熙五十四年,纳兰那时已经不在了。他这首雅韵在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十分规范的词,却依然能博得人们的喜好,缘故原由就在于,这首词蕴含的心意,是多少韵律都比不了的。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公众年夜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
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