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英雄的遭遇却又让人酸心不已,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人们为他建筑祠堂、树立雕塑,墨客们更是激情赋诗,抒写心中的崇敬之情。
下面先容两首思念岳飞的七律,年夜方激越,可歌可泣,非常值得欣赏和收藏。

题鄂王墓

宋代:叶绍翁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两首思念岳飞的佳作年夜方激越可歌可泣异常值得不雅赏和收藏

如公少缓须臾去世,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叶绍翁是南宋著名墨客,他曾做过几任小吏,后来以为做官无路,便隐居林泉,与一些道人诗友相互唱和。
墨客非常钦佩岳飞文武全才,更感慨其含冤而亡,有一次墨客去伤悼岳武穆,就题写了这首诗。

作者首先直抒胸臆,“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从上古直到如今,只有老天爷最理解民气,可是天妒英才,令人可恨,其不幸遭遇也让人以为可怜。
作者连用两个“堪”字,情绪激越深奥深厚,表达了对岳飞早逝的酸心。

接下来墨客连续抒写感慨,如果岳飞再晚一些离世,金兵也不会一贯这样气焰嚣张。
“此虏”,表达一种歧视的语气;“八十年”,是指金兵的铁蹄践踏中原韶光之久,也彰显出百姓们的苦难之深。

颈联描述鄂王墓周围的景象,并追思英雄的劳苦功高。
岳武穆的祠堂阁下烟云密布、空气凝重,青山耸立、明月横卧,一派持重肃穆的景象。
凌烟,即凌烟阁,本指唐代时表彰元勋而建筑的高阁,个中绘制了他们的画像,这里是指英雄的遗像高高悬挂,其光辉形象也将万世荣光。

末了两句充满了悲愁,“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墨客深表惋惜地说,岳飞若是早知自己会埋骨在西湖之畔,不如效仿范蠡激流勇退。
鸱夷,是范蠡的化名,他为了避嫌而泛舟五湖。
全诗情绪深奥深厚,见地独到,更是流传久远。

吊岳飞

宋代:胡铨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胡铨是南宋大臣和墨客,他秉性耿直,酸心朝堂被奸人把持。
同时他也惆怅天子不顾百姓们的去世活,歌舞升平,而像岳飞这样精忠报国的英雄却无辜被害。
墨客前去祭拜岳飞时,心情悲痛,更怀着崇敬之情赋诗盛赞。

开篇就展现出岳飞力挽狂澜的壮举,“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徽钦二帝被掠之后,金兵变得更加专横狂,大宋王朝也岌岌可危。
正当民气惶惶之时,岳飞仿佛横空出世,流转乾坤。
“独争先”三字,传达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颔联进一步描写岳家军的大胆顽强,墨客赞颂三千将士个个奋勇、大家争先,更如国度栋梁,一贯支撑着南宋王朝耸立不倒。
岳飞从开始领兵打仗,到后来被害,前后大约十六年。
可是这样的豪杰却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让人酸心不已。

墨客心情沉痛,又化用典故,表达对岳飞磊落人格的讴歌,“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作者首先遐想到刘邦的大将韩信曾经平定齐都临淄,暗指岳飞立下了汗马功劳;接着又用吕后在长乐宫的钟室诱捕韩信之事,委婉隧道出了岳飞在风波亭赴去世的悲壮场景。

作者在末了以景结情,抒写思念之意,“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百姓们听说英雄遇害之后,纷纭紧锁眉头,虽然心中感到悲愤,却又敢怒不敢言。
墨客在金陵城中也感想熏染到人们沉重的心情,百姓们失落去了一位可以相信之人,其处境也令人以为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