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大师的画,我都看不出大师是如何屏住呼吸的。 仅仅寥寥几笔,勾勒出来的线条就清晰可见,纸上浮现出磅礴的气场,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灵动起来。 徒弟临摹了师傅的画好几遍,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细细品味后,他总以为大师的画是喷鼻香的,而自己的画却是乏味的。
徒弟向师傅请教,师傅只是笑笑不说话。 当问题被紧急讯问时,他说:“还不到时候。”
徒弟于是每天刻苦练习画画,半年后他的画技逐渐有了进步。 他清楚哪里该用重墨,哪里该用写意。 于是他选了一个晴天,沐浴换衣,烧喷鼻香铺纸,开始画画。 一口气完成。 但见画工细致,笔墨轻重也恰到好处。 徒弟一看,不禁感到无比自满。 但再看一眼,他溘然以为少了点什么。 下次再看的时候,这种觉得就更强烈了。 过了一下子,他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幅画变得毫无用途。 于是他向师傅请教。 大师看完画后,只留下“无可挑剔”四个字就离开了。
弟子想,难道这四个字就隐蔽着这个问题吗? 难道说它的无可挑剔便是对这幅画的批评吗?
见弟子迷惑,师父心中微动,却不再说话。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半夜时分,徒弟苦苦思虑后头脑逐渐变得混乱,溘然发疯了。 他拿起那幅画,把它撕碎了。 但转眼之间,心血已化为一片片蝴蝶,散落在院子里。
猖獗过后,徒弟忽然镇静下来。 那时天已经黑了。 徒弟举头望天,却看到天上一轮圆月。 低头一看,地面上到处都是碎纸片,犹如哀鸟一样平常。 徒弟溘然意识到,他和师傅的间隔就在于此。
学徒哈哈大笑,摆荡动手中的画笔,开始在墙角上涂鸦。 手腕随着月光晃动,放下笔的地方,一股落寞感随之而来。 瞬间,这幅画就完成了。
徒弟二话不说,扔掉手中的笔,就离开了。
大师看着窗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双手微微抖动。 时隔数年,这位百年迈人的衣钵终于找到了继续人。
原来,画画之道,便是心中有天下。 只有这样,你才能无私地画出这个天下的事物,你所写的东西才能具有天地的灵气。 这种灵感只能融会,无法用言语表达。
实在世间万物如此,不但是绘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