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末年时逢浊世,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这个浊世当中,一位绝世豪杰横空出世。
虽然在以往的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都不将其视为正面角色,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他的文学形象和影视形象却一贯是深入民气。

毕竟他是那个时期最有风采的中国人,更是东汉末年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
而他所写了一首四言诗,更是写出了内心的豪情壮志,乃至代表了那个时期四言诗的最高造诣。

且看: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末年文武双全的人才一首四言诗写出心田豪情壮志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不雅观沧海》,作者是东汉末年的精彩人物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
”这首古诗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曾经涌现当年也哀求全文背诵。
在我们很多人的视野当中,对曹操文学才华的认识,都是从这首四言古诗开始的。

写下这首古诗的时候,正是公元207年,当时的曹操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北方,还没有经历赤壁之战的败绩,此时的人生已经达到顶峰。
在北征乌桓得胜回京的路上,曹操登上了位于今天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俯瞰拍打岸边的大海,把内心的抱负融入个中,造诣了这样一首精彩的四言古诗。

开篇写自己来到此地登高望远,“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一起东行来到碣石山,曹操登高望远。
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内心的豪情油然而生。
他看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面的波澜壮阔给了曹操极大的震荡,周边的山岛高高矗立,更是给予了这首古诗悲壮的基调。

而后是曹操对海边岸上树木的描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和大海有的发达的生命力相同等,此地成长的树木和百草更是非常的繁荣。
也便是这些具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让曹操把自己的肚量胸襟融入个中。
更看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的凄凉更带动了海浪,也更带给了曹操无穷无尽的想象。

在这大海当中,曹操仿佛看到了“日月之行,若出个中”,又看到了“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这里的描述虽然富有粗线条,但是个中却将大海的风貌和曹操非同一般的宽广肚量胸襟,都能够展现出来。

生逢浊世之中,曹操却没有古诗十九首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悲哀的基调和文人的感伤,而代之以发达向上,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示出了那个时期真正的英雄风采。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谢图片原作者对百位的贡献。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