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生活在过去的影象中

当外界发生的变革摇动我们

焦虑、恐怖便浮上心头

本日我们整理了9首古人诗词

9首奔放的诗焦炙的时刻看

看他们是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这首写于辛弃疾被罢官之后在带湖闲居期间,写他独游雨岩的经历,但在诗中却不见任何愤懑烦闷之气,最多发出一句“高歌谁和余”的感叹。

临路歌

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是庄子的寓言,也是李白精神的化身,当他在政治上受挫,磅礴的气势却丝毫未减,还说“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登望楚山最高顶

唐・孟浩然

山水不雅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明朗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孟浩然和陶渊明一样,都在田园中觅得了真意,他在登楚山的过程中将山水收摄眼底,又经超拔之志以及胸中涌起的情绪孕化,使得整首诗十全十美,仿佛这些风景直接从他意识中成长出来。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骚犹拍古人肩。

这是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屋居终日似乘船”、“风骚犹拍古人肩”,想象之奇崛,境界之旷达,比起苏东坡,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壮士篇

魏晋・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年夜方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这是一首乐府诗,张华从自然规律、人生代价出发,意识到“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整首诗洋溢着在盛唐诗中发展到极致的少年气。

咏瀑布

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所谓“歌抒怀,诗言志”,这首诗借瀑布之喻,表达作者不甘溪涧,欲“穿天透地”的青云之志。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宋・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

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

西北洗胡沙。

回顾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南归七个年头,时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一腔报国之心,无处施展,于是想通过赵介庵举荐,上阙写赵介庵的功绩名声,下阙表达自己的抱负,朴拙恳切,非一样平常迎合之作可比。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此词系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
该词是北宋末年随处颂扬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这是有深意的。
据《宋史·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究竟拂衣还山。
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响。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
叶梦得当时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大宋南渡八年,仍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落地,而朝廷却又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
墨客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写自己繁芜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慨叹。

来源:中华好诗词

本期编辑:Jw

读诗词,涨姿势——诗刊诗词升级啦!

太燃了!
青春诗会第三期里涌现的爱国诗歌

欢 迎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