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经典诗词气概伟大每一首都激荡着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一九三六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
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落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十六天。
仲春五日至二旬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
景象寒冷,连平日奔驰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落去了昔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人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毛泽东同道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在这首词里,他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天下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整首词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怀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旷达,胸襟豪迈,代表了毛泽东诗词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豪放的风格特点。

2、《采桑子·重阳》

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喷鼻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一首诗是本人最喜好的一首诗,在网易读书写文时,本人用的笔名为战地黄花,便出自这首词。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29年的重阳节写的。
当时间隔毛泽东领导的秋收叛逆已经有两年了。
这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
为什么呢?

由于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丧失落了前委布告的职务,前委布告的职务由陈毅同道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会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长制度的方向,遭得手下的反对。

后来他身染疟疾,缺少科学的医治,并且在永定县苏家坡养病期间差一点儿被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连续养病,却没有规复前委布告的职务。
当此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

重阳,一个天高气爽、登高壮不雅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这首词写的是,人的生平随意马虎朽迈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本日又逢重阳,沙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致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妖冶。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他通过重阳述怀,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役的赞颂之情、对革命的人生不雅观和天下不雅观、对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不雅观主义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可以说,写得是光鲜豁达、气度恢弘,有着鼓舞民气的巨大力量。
特殊是那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有着摧山撼岳的境界,读来令人倍感精神鼓舞。

3、《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隐士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这一期间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这是由于1928年,内战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对我军进行“围剿”。

从1931年起,王明继李立三之后的“左”倾社会主义路线,给党及革命奇迹带来了严重的丢失,但中心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
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心临时政府实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精确领导,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形,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正规”战役,以“阵地战、花费战”来对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采纳了“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路线。
而此时毛泽东在间隔北部前哨很远的南县察看事情,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未能参与反“围剿”的紧张战役指挥。
结果反“围剿”节节失落利,愈打愈困难,在此环境下,1934年10月离开中心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这首诗写的是,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表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眺望指示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在毛泽东没有发言权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积极调度心态,坚持自己的不雅观点,专一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心提建议,而不是赋闲。

这首词的基调是昂扬的,措辞是雄奇的,反响了毛泽东积极乐不雅观的精神状态和保持不懈的意志。

暂时的委曲,不叫委曲,吞下委曲,才能喂大格局。

4、《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早在一个月前,也便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时,中共中心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为了连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碰着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超过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剧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掌握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出路。
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以是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的意思是,凛冽的西风正剧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星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超出,而今让我们大张旗鼓向前。
大张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这是一首气势豪迈的词,在铁军脚下,雄关漫道只等闲,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
西风剧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明的战斗前的景象。

经由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盘踞,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薄暮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提高。
这首词写出了雄关再大,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艰巨奋斗,就能提高,只管前面有多少困难险阻。

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浑然面前,一种面对失落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肚量胸襟淋漓尽致。

5、《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全球有名的长征。
1935年10月,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磨练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贰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统统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绝壁峭壁,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超越去往后个个笑逐颜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扬队,长征是播种机。
从湘江决斗苦战的九去世生平到遵义会议的峰回路转,从飞夺泸定桥的不平不挠到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长征是漫漫永夜中的一次困难跋涉,更是中国精神的一次光明书写。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战斗进程,激情亲切洋溢地赞赏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大胆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6、《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诗人意气,挥斥方遒。

指示江山,激扬笔墨,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人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其时,毛泽东面对湘江上俏丽动人的自然秋天景色,遐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赤色,一层层树林彷佛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清闲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涯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忆过去,我和我的同学,常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嬉戏。
在一起商榷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犹豫满志,意气旷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拍浮,那激起的浪花险些挡住了奔跑而来的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天景色的描述和对青年时期革命斗争生活的回顾,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毛泽东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大胆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蕴藉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因此天下为己任、唾弃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天下的革命青年。

7、《七律·公民解放军盘踞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年夜军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逻辑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谢绝在和平协定上具名。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武断、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统统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公民解放军百万年夜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盘踞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革命的狂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年夜军打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要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公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俏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是足以令人年夜方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该当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机遇,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梦想浮名,放肆仇敌而造本钱身失落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规律。

这首诗的首联描述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一定规律。

这首诗诗表现了公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毛泽东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8、《水调歌头·拍浮》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纵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天下殊。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成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培植涌现了突飞年夜进的新局势。
1954年中心公民政府决定建筑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毛泽东察看了全部工程。
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察看了大桥的施工。
6月初,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这首词。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伸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统统犹如信步闲庭,本日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悄悄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大水,让三峡涌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峰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天下变了样子容貌。

这首词雄壮气势和乐不雅观精神,显示了在风险里见豪情的内涵,都给我们以力量和新的启迪。

毛泽东利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培植的战歌。

在词里各种景物,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

9、《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宅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捐躯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各处英雄下夕烟。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
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抵家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有组织公民协会。
1927年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稽核农人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

这次回抵家乡,忙了三天三夜,向群众作了讲演,组织了几次农人运动事情漫谈会,听取了党支部的申报请示。
他特殊指出要建立农人革命武装,随时准备粉碎反革命毁坏农人运动的阴谋。
这之后,韶山一带的农人运动更加深入发展了。

三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湖南反动军阀也于5月11日在长沙溘然打击总工会、农人协会等革命组织,逮捕屠杀革命党人,这便是血腥的“马日事变”。
这个事变激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愤怒,各地立即组成革命武装。

当时韶山也成立了农人自卫军湘宁边区司令部,集中一千多人的军队,三百多支枪,准备合营友军攫取长沙。

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缺点领导,这个革命操持没有成功。
农人武装力量反而被反动派各个击破。

后来反对派的军队分三路进攻韶山,农人自卫军大胆抵抗,终因众寡不敌,失落败了。
接着是反动派的残酷弹压,许多农人都壮烈捐躯了。

从此,经由了十年地皮革命战役、八年抗日战役、三年解放战役,终于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毛泽东才于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
抚今追昔、感而赋诗。

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一共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公民非常激动欢快,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

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
只管1959年,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海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境,毛泽东此时心坎不安,但作为浪漫墨客,他在故乡、在历史中探求到了一种精神力量。

中国公民在革命战役年代都能够不怕捐躯、前仆后继地去降服统统仇敌,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恐怖呢!
这给墨客以莫大的安慰,使墨客内心充满了激情。
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离去后多少梦境在谩骂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人的武装,而仇敌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由于太多的壮志才会有捐躯,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人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形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公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磨练,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纵目远眺的情怀。

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墨客丰富的情思、雄浑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10、《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方案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心扩大的事情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海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磨难重重。

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
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以是他要再读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

此词的目的紧张是鼓励大家唾弃困难,敢于降服困难。
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响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毛泽东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这首词写的是,风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峭壁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标致竞放。
梅花她虽然俏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这首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保持不懈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大胆无畏,谦逊磊落,唾弃各种困难的情怀,勉励全党和全国公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改动主义和统统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武断空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的信心。

11、《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捕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往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操持,国家实力增强,屯子的互助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动手,培植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概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肚量胸襟,具有比《不雅观沧海》更光鲜的时期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述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致;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概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肚量胸襟。

12、《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宣布敌军宵遁。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
为冲破仇敌“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匆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仇敌的首次“会剿”。
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险些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

毛泽东得知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仇敌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这首词便是毛泽东同道为赞赏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

意思是说,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听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以是更加联络齐心专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大胆斗争精神,表达了墨客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计策战术的思想。

1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叛逆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盘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屯子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
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意思是说,我从小就心怀志薄云霄,本日我重新登上井冈山。
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
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飘荡,这便是人间。
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霎时。
可以飞向长空摘玉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
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这首词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空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怀、议论熔于一炉,年夜方冲动大方,表达了毛泽东要连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这些诗词,你更喜好他的哪一首?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