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客范成大在立冬之夜写过一首诗,不仅是一首幽美的写景诗,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02 诗与译文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范成大年夜立冬夜舟中作一首写景的哲理诗值得一读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不雅观,须待到晨兴。

译文:

人在追逐梦想中不知不觉的老去,冬天的寒气随着夜里的雨逐渐增多。

举头见山上升起了樵火,低头见水面的渔舟上点起了渔灯。

灯光的映照下,千层波浪仿佛一层一层重叠起来;沙滩上的水痕,也被起伏的浪花吞没。

若是想要登上峨眉山不雅观景,还须要等到来日诰日清晨乘兴而去。

03 作者先容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从前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墨客。
他工于诗,先学江西派,后继续白居易、王建、张籍等唐代墨客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其诗风格夷易浅近、清新妩媚。
田园诗的造诣最高,有著名的《四季田园杂兴》留于世。

在政治上,他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到制置使,政绩显著,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名臣。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此后他在四川任职了三年,期间曾提拔重用陆游,与陆游以文会友成了莫逆之交。

这首诗便是他在四川任职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个立冬之夜,作者乘舟而行,见到江上的夜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04 诗文赏析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首联作者写了行舟的心情,不着痕迹的感慨了人生如梦,年华易逝。
人在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老去。
冬天的寒气,随着夜里的雨逐渐增多。

“人逐年华老”,是对自己奔波繁忙的感慨。
“寒随雨意增”是秋去冬来,四季变革。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人为无法改变,故而这是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无奈与酸楚。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颔联写了行舟途中所见的景致。
举头可见山间樵夫家的灯火,平视又见江边渔民船上的渔灯,“樵火”与“渔灯”给寒冷的夜间增长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暖。

墨客常年为官他乡,对这种“家”的觉得,是充满神往与期待的。
家人围坐的灯火,也成了作者心里的白月光,温暖着客居他乡游子的心。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颈联写得极美,写了灯火映照下江面的光影与沙滩被海浪冲刷的情景,也暗含哲理指代人生的起伏。

微弱的灯光倒映在江中,江中有浪花涌动,满江的光影便随着波浪层层叠叠堆砌;这些浪花一层一层推向沙滩上,刚刚褪去又去新涌上来的浪花再次淹没。
如此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哲理。

峨眉欲还不雅观,须待到晨兴。
尾联写了舟行的目的,满含正能量。
意思是想要登上峨眉山不雅观看美景,需得等到清晨,暗含熬过黑夜便是黎明之意。
只管现在乘船行走在阴郁之中,但只要心中有武断的目标,不畏惧暗礁浪潮,来日诰日的朝阳一定会见到。

纵览全诗,咋一看是一首山水诗,再连续读是一首乡愁诗,末了细读才明白是一首哲理诗。
既写了江景,又写了江情,是立冬诗中的名篇佳作。

05 结语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来人间一趟,会经历悲欢离合,南奔北往,也会经历风波浪花,路远山长。
这短暂的生平,只管年华易逝,无法挽留,但只要有目标,就有提高的方向。

朝着目标,武断从容,有耐心、有信心的走下去,这个过程,便是一段不可磨没的风景,人生也就充足圆满了。

愿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朋友,都能“峨眉欲还不雅观,须待到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