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书本琳琅满目,可好书实在不多。
故得一好书,便恨不得一下子吞进肚子里。
梁惠王史老师的这本《悠悠我心——古诗词二十讲》可算是这鼓噪纷繁、追名逐利时期的良心之作,每一讲都竭尽全力、绝不敷衍,满满的干货。
我虽然不懂填词作诗,但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天然地对中国古文学那种传统的古典韵味,音韵曲律的美有着淳厚的热爱。

  梁惠王选的这二十讲诗词,有爱情诗、别离诗也有其他,多从文学性和人文性着眼,还原古人的实际生活场景,复原墨客们在当时当地的处境心境,用当代盛行语复原古人说话,加上作者点睛的评价,常常使人忍俊不禁。
蕴藉隐晦的诗词经作者一讲解,情景历历,画面生动,这便是古人的生活图啊!
解读情诗,夹叙夹议,把当代人的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渗透个中,诙谐活泼中增长了生活气息,增长一分人间烟火味,读来心领神会,乃至大叹其妙。
不信?看看——《诗经.汉女》中有句“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他是这样讲解的:“汉水附近,有个小伙子,望着面前浩瀚的江水,水的对岸,有他的意中人。
贰心头火热,像一头发情的毛驴,对那女孩日思夜想,但是很麻烦,两人隔着一条江水。
”这样的讲解除了梁惠王外,估计很难找到第二人。
读着这富有情趣又生动形象的措辞,被情欲折磨得焦躁不安的小伙形像跃然纸上。
那些经历过爱情的青年男女们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会心一笑还是脸皮发红了?这种恋爱中的手足无措便是年轻的爱情啊,叫人既同情又忍不住发笑。

  讲屈原,梁惠王也很特立独行,他把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商鞅作了一个比拟,从中也可以窥见作者的代价不雅观。
“作为一个楚国的红N代,屈原很热爱楚国,很为楚国自满,大概由于楚国的文化比较有独立性,浸润到了他的骨子里。
不过,这不一定有普遍性。
比如商鞅也是王族(卫国的公族)出身,但人家就没有为卫国要去世要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有屈原一根筋。
这解释,一个人道德感太强,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太没有道德感,也不是什么好事。
屈原只是自己投河了,商鞅却被灭了族。
”这样的评论看似信手拈来,却天衣无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闻,也多了一些更个性化的思想。
这些思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解读者——梁惠王的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梁惠王他本人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以是评论发难宜或人物才那么精辟独到。
让人有着拨云见日或恍然大悟之感。

  文学也是环境的产物。
古文学中的《桃花源记》便是人间天国。
然而梁惠王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想像之作,从而引出对想像力的感慨:他(陶渊明)的心灵丰茂,一小片雨点,足以芳草萋萋。
蘑菇春笋竞相萌发,以是他能写出《桃花源记》。
而那些费钱到处跑的普通游客,大多数只是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古迹在他们面前,虽然同样像雨水,但落到他们沙漠般的心灵之中,又能若何?照样寸草不生……这种比拟,相信不少人会如我一样心生惭愧。
陶渊明是很多中国人的榜样,我们常被他的高洁隐士形象传染。
不管人间间多么势利,大浩瀚么追慕庸常生活,骨子里都是神往特立独行的。
以是才会对陶渊明多一份敬仰。
“中国读书人有个很好的风气,便是仰慕贤人,见贤思齐。
但这个事情做过分便是坏风气,也便是拉大旗做虎皮,捕风足影,很没意思。
”惠王的这些评论便是那么接地气,能让你一下子看清生活中的各类征象,他才不直说生活中那些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案例呢。
但这样轻轻一点拨,很多人便心神领会,浮想联翩,各种社会征象、各种人生经历便交叠在一起,让人情不自禁地对惠王的议论深刻认同。
然后独立看花,笑而不语。

陳葶║我心悠悠读悠悠我心古诗词二十讲有感

  本书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惠王对诗词精准、深入的解读,更在于他在解读诗词的同时对作者思想灵魂的解剖,神交古人,仿佛是那些数千年之后的诗魂的良朋心腹。
这种相知相惜使他轻而易举地带我们走进古人的内心。
人性,古今相通,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对人类的悲悯,有着发达丰硕的良知。
越是伟大的人越是原谅:“我觉得越是有才华的人,越不狭隘;越是半桶水的人,越会因妒忌而生坏心。
空空如也的人,彷佛要好些,由于他对自己期望本来就不高,但不妨碍他被煽惑出来做打手和帮凶。
”这不是借古讽今,这也是他个人的遭遇和经历,这样丑陋的人性从古延续至今,令多少人不由心生感慨和同情?

  ……

  当然,《古诗词二十讲》重在文学艺术鉴赏。
作者把诗词的意境拉近当代生活,用当代场景讲述古人生活的轨迹。
讲述过程穿插自己个人感想熏染,极有说服力。
试看——屈原《抽思》中“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惠王如是解:“我固然是喜好说真话,不睬解谄媚别人,以是别人以我为患。
切人,便是坦直的人,有着小儿百姓之心的人,他不会去媚人,也便是谄媚人。
相称于不会哄女孩的男孩,只能做单身狗。
”哈哈,这样的解读是不是越看越欢快?而且,惠王的解读还能帮忙甄别真伪。
这非大才情大聪慧不能做到,读这样的作品不是一样平常大的收益。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边草》古注说,这首诗是写人有才华,却侍奉暗主,以是以妇女侍夫的情怀表达心中委曲。
惠王认为这个解读不可信!
不可信!
除了梁惠王,谁敢这么牛逼?这样的解读在本书中比比皆是,不迷信古人,不崇拜威信,严谨治学,有理有据,这才是一代学者的才情和担当。

  《古诗词二十讲》皆是梁惠王史老师的精心挑选的心头好。
用情既深,释意才妙。

  梁惠王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文学院汉措辞笔墨学专业,紧张研究方向为古笔墨学、训诂学以及先秦两汉文献学,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他说过:“我看诗词的眼力跟别人会轻微有一些不一样。
而且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我的思维跟学者的思维不一样,解读诗词的时候会运用形象化的思维,这样会更生动、重生动。
而且遐想比较丰富,能给读者带来诗词之外的东西。
”是的,他在这《古诗词二十讲》中的确带给我们很多别开生面的东西。
“大墨客都是小儿百姓之心,想到什么说什么,他们心灵纯净,像秋水粼粼,清澈见底……”这也是梁惠王的自我表白吧,由于他的羞辱,读着这样的笔墨才能找到深深的共鸣……

作者简介

陳葶,本名陈婷,中国诗歌学会、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中大文化背景,现从事教诲与文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