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魏征(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年夜方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魏征述怀作为投名状的诗歌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本日讲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魏征和他的诗作《述怀》。

《述怀》写于唐高祖李渊新立、天下未平之时。
此时的魏征刚刚投奔李渊不久,寸功未立,于是主动请缨远赴中原,想说服自己的“老雇主”李密的旧部李勣归顺李唐。
在漫漫征途中,魏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诗作《述怀》。

一个人喜好引经据典,我们每每说他“掉书袋”,类似作品写出来显得很有学问,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难以理解。
很遗憾,魏征师长西席的《述怀》就多处用典且年代久远,以是笔者考试测验翻译一下。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年夜方志犹存。
”起笔是墨客自叙过往岁月和困难经历。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魏征弃文竞武。
不料,纵横妙计却没人采纳,但他年夜方报国的志向犹在。

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征很小时就父母双亡,落魄失落意,但他肚量胸襟大志,不事家当而专一苦读,终“贯通书术”,这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谋士奠定了坚实根本。

隋末大乱后,魏征为了避祸,假托出家人当了羽士。
后来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相应瓦岗军首领李密,征召魏征作了“笔墨秘书”。
每次接到书文,李密总说写得好。
当得知是魏征的手笔后,李密当即召来魏征担当元帅府的文学参军,掌记室,即卖力撰写章表文檄等事情。
对此,魏征很是感激。
不久就向李密献上振兴瓦岗的十条计谋,但被束之高阁。

再后来,魏征跟随李密屈膝降服佩服李渊,很永劫光也没有什么名气。

正是在此环境下,魏征主动请缨,策马出潼关希望说服李密的旧部李勣屈膝降服佩服。
李渊赞许了,魏征被委任为秘书丞,驾车来到了黎阳(今河南浚(xun)县)。

这便是《述怀》后两句“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的由来。
个中,请缨句写的是西汉人终军出使南越的故事。
凭轼句用的是汉绅士郦食其请命赴齐国说服齐王归顺刘邦的典故。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写沿途所见景致和道路艰险,由此见景生情,墨客不由发出了“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的感叹。
换句话说,虽然魏征斗志昂扬,但有鉴于说客郦食其被烹而去世的悲惨遭遇,此行是否顺利,魏征并没有十足把握,但由于怀着国士报恩的羞辱,以是才不畏艰险,年夜胆前行,并决心像楚汉期间的绅士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战国魏人侯嬴一样用生命为代价重取信义,知恩必报,而不是仅仅计较个人的功名利禄。
由此看来,这首诗旨在记录职场经历,也是间接地表忠心的“投名状”。

朱自清师长西席在其名作《背影》里曾经说“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前文说过,魏征年少父母双亡,后天下大乱,虽饱读诗书,胸有丘壑而郁郁不得志,以是在投奔李唐之后,希望大展宏图,建功立业,以免碌碌生平。
于是毅然以文弱诗人之躯,出入“枪林弹雨”之间。

这首诗虽然文学气息相对较弱,但年夜方冲动大方,英气英风回荡其间,一扫六朝诗歌纤弱柔靡之气,初具大唐百废待兴、活气勃发之气候,可谓硎发新刃之佳作。

再说魏征到达黎阳后,写信给李勣剖析天下的时与势,奉劝李勣学习“老板”李密好榜样,尽快归顺大唐,李勣审时度势,终极屈膝降服佩服。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魏征此行即将功德圆满之时,窦建德攻陷了黎阳,魏征被抓,还被付与了伪职起居舍人。
直到窦建德兵败后,魏征才辗转回到朝堂,而他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