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每日诗词第541天唐李白玉阶怨

⑶却下:回房放下。
却:还。
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玲珑:透明貌。
玲珑,一作“聆胧”。
聆胧:月光也。

⑸水精:即水晶。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无言独立阶砌,甚至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
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
月无言,人也无言。
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
这正是“不怨之怨”,以是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真切,最为诗家秘传。
此处一迁移转变,似断实连;彷佛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个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
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
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
“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迁移转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真切。
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腕,这是如此。
“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
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生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以是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以是,这首诗表示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骚”的真意。
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怀,这很常见,也很随意马虎;以抒怀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