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①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②/直③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④,忽复乘舟/梦日边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⑧/济⑨沧海。
一、【注释】
①〔金樽(zūn)〕对羽觞的美称。樽,盛酒的用具。
②〔羞〕同“馐”,美味的食品。
③〔直〕同“值”,代价。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由太阳阁下。
⑥〔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空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济〕渡。
二、【翻译】
羽觞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代价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羽觞,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大川,想登上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周文王,伊尹受封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由太阳阁下。
在世上行路啊,多么困难,多么困难,面前的歧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
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实现政治空想,高高挂起云帆横渡沧海。
三、【文学知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光鲜节奏,多咏叹世路困难及穷苦孤苦的处境。本诗是一首古体诗。
四、【写作背景】
唐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当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五、【主旨】
本诗抒发了墨客怀才不遇的愤慨,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落意中仍怀有希望。虽情绪大起大落,但基调豪放乐不雅观,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墨客对出息充满乐不雅观的豪迈气概。
六、【赏析】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利用夸年夜修辞手腕,突出描述了隆重而丰硕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苦闷和烦闷的感情。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欢快的宴会场面形成光鲜的比拟,形象地表现出墨客内心的苦闷和烦闷,衬托出墨客内心的悲苦。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诗利用了象征的表现手腕。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空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墨客以形象化的措辞写出了仕途的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利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蕴藉委婉地表达了墨客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欲望。
5、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诗句溘然由七言转为三言,并用反复的修辞,四句节奏短匆匆、跳跃,完备是迫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形象地传达出跋前疐后而又要连续探索追求的繁芜生理。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破”“挂”富有动感、有气势,只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墨客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抵达空想的彼岸。情绪:表现了墨客的乐不雅观、自傲和对空想的执着追求。
7、本题虽为《行路难》,但纵不雅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若何的?举例解释。
积极、乐不雅观,对出息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出息充满信心。
8、诗歌中作者情绪的变革是若何的?
从怀才不遇的苦闷烦闷到对仕途出路的期盼再到对人生出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