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十二年版的《少林寺志》中,收录了两首专写少林武术的诗歌,为万历末至天启年间的作品。
一首是公鼐的《少林不雅观僧比试歌》。公鼐,字孝与,蒙阴人,万历廿九年进士,天启年间迁礼部右侍待郎,充《实录》副总裁,史称“好学博闻,磊落有器识”。其歌云:
震旦丛林首嵩少,苾葛千余尽英妙。
降服何年辟法门,虎旅从兹参象教?
我渡輾辕适中秋,晓憩招提到上头。
倏忽绀园变茇舍,缁徒特立如貔貅。
袒裼攘臂贾余勇,抗声鼓锐风雷动。
蠡目斜视伏阻趋,距跃直前霜鹘竦。
迅若奔波下崩洪,轻若秋箨随清风。
睚目高眶慑猛兽,伸爪奋翼腾游龙。
梭穿毂转相持久,穷猿臂接毚兔走。
李阳得间下老拳,世隆取偿逞毒手。
复有戈剑光陆离,挥霍撞击纷飙馳。
狮吼螺鸣屋瓦震,洞胸斫胫争毫厘。
专门练习传流古,凭轼不雅观之意欲舞。
自从武德迄当今,尔曹于国亦有补。
偶来初地听潮音,不雅观兵何事在祗林。
棒喝岂是夹山意,掌击宁不雅观黃檗心。
彭泽载酒惬幽尝,崖桂高悟对潇爽。
一时佛谓散空华,庭阴满院风泉响。
这首诗展现了三百七十多年前少林寺千余武僧清晨操练的壮不雅观场景,如身临其境,目见其人,耳闻其声,感沛于不可降服的浩然正气之中。
少林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拳打一条线”、“目斜视伏阻趋,距跃直前霜鹘速”一句,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在交斗中,有虚有实,刚柔相济。用力时,如山洪崩泻,不可阻挡;虚晃时,似秋风吹落叶,一闪而过。这便是“迅若奔波下崩洪,轻若秋擦随清风”的奥妙之喻。
少林拳素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的“五拳办法”。歌辞中“崖目高眶慑猛兽,伸爪奋翼腾游龙”句,便是精彩的概括。
少林武术在实战中必须把招招式式融入攻杀和防守的动作中,还要长于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年夜进。所谓“梭穿毂转相持久,穷猿臂接毚兔走”,正是与敌周旋,麻痹对手,探求战机。而“李阳得间下老拳,世隆取偿逞毒手”,一旦捉住可乘的瞬间,就予甚至命的打击。
公鼐赞赏了少林武僧“洞胸散胫争毫厘”“袒裼攘臂贾余勇”的英雄气概,肯定了其“尔曹于国亦有补”的社会功能,但也提出了疑惑:“棒喝岂是夹山意,掌击宁不雅观黄檗心?”禅宗的“棒喝”“掌击”,是为弟子们“顿悟”佛法而设的法门,而今戈剑挥霍,下老拳、逞毒手,不是背离了佛法和戒律么?
《少林寺志》所收的另一首程绍(字公叶,德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河南巡抚)的《少林不雅观武》七律诗,却回答了这一问题。诗云:
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
刚强剩有降魔力,习气轻携搏虎能。
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
中天缓忽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
程绍说,这叫作“定乱策勳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把儒与佛统一起来,正是中国佛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