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尺五君家别⑼。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⑽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⑾。南共北,正分裂⑿。
注释
⑴杜叔高:杜斿(yóu),字叔高,辛弃疾好友。辛有多篇词给杜叔高,曾赞其“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用前韵,作者前不久寄陈亮同调词韵。
⑵恍:仿佛。
⑶钧天:指天空。
⑷洞庭胶葛:《庄子·天运》篇:“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革齐一,不主故常。”司马相如《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㝢(yǔ)。”
⑸阴崖:朝北的山崖。
⑹层冰积雪:《楚辞·九歌·湘君》:“桂櫂(zhào)兮兰枻(yì),斫(zhuó)冰兮积雪。”
⑺自昔佳人多薄命: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⑻金屋:野史《汉武故事》记汉武帝金屋藏娇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姐陈氏(小名阿娇)。
⑼去天尺五:城南的韦曲和杜曲,高得离天只有一尺五寸。这里夸奖杜叔高。唐代韦、杜两家,世为王谢,住长安城南的韦曲和杜曲。《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甫《赠韦七赞善》诗:“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⑽衣冠:指士大夫。
⑾阵马檐间铁:元人陈芬《芸窗私志》:“(晋)元帝时临池不雅观竹,竹既枯,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寝,帝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檐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什骏代,今之铁马,是其遗制。”檐间铁,屋檐下挂着的铁制风铃,称为“铁马”或“檐马”。
⑿南共北,正分裂:指北宋、南宋被金兵分裂。
简析
淳熙十六年(1189)春,杜叔高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辛作此词送别。
上片,先评价朋侪之诗,言其音韵和谐美妙,意境清峻;“佳人”以下,赞颂其高洁的风致,以及壮志难酬的痛楚。下片,先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接下来作者又对祖国分裂产生悲叹:曾经衣冠相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是一片荒凉,各处战骨逐渐销蚀。统治者大兴清谈之风,借以粉饰他们的无能和懦弱。但词人的爱国激情亲切依旧飞腾,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沙场。借此希望朋侪着眼大局,挺身报国。
最豪放名句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铁蹄蹂躏下的济南,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宋,任江阴签判,后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等职。42岁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4岁起相继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他力主抗金,却不被重用,临去世仍在高呼“杀敌!
杀敌!
”病逝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怀,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风格沉雄豪迈,感情激荡多变。辛词喜用典,意蕴丰硕。有《稼轩是非句》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