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韶光与名称

农历玄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年节、茱萸节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一词最早涌如今《楚辞》中,寓意吉祥,九九归真,一元肇端。

节日习俗

九九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赏秋:重阳节正值天高气爽,人们会登高远眺,以畅秋志。

赏菊: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因此赏菊成为重阳节的主要活动。

插茱萸:重阳节插茱萸的风尚在晋代已有笔墨记载,人们认为这可以避灾。

节日饮食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五色糕、花糕、菊糕,制无定法,有的还会插上一壁小红纸旗。

饮菊花酒:菊花酒被认为可以解蟹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

敬老爱老内涵

重阳节被授予了敬老爱老的新内涵,1989年被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重阳节,人们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孝老敬亲主题活动,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和戴德之情。

地域特色

以苏州为例,重阳节时,苏州人除了吃重阳糕、登高望远、赏菊外,还有饮菊花酒解蟹寒、插茱萸、放鹞子等习俗。

节日意义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寓意深远、充满人文关怀的节日。
它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传承和弘扬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历史发展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期间,当时虽未形成节日,但已有登高的风尚。
到唐代,重阳节形成民间节日,沿袭至今。

文学表示

重阳节被文人墨客吟咏进一首首诗词佳作之中,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等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