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措辞建构与利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即措辞、思维、审美、文化4个维度。在这几个维度,《论语》传授教化都能发挥主要浸染,西席可以将《论语》整本书阅读融入语文传授教化,综合表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措辞建构与利用
《论语》中有丰富的针言资源,从中既可以学习措辞,又可以学习儒家思想。许多针言现在仍在高频利用,如“成人之美”“欲速不达”“尽善尽美”“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光明正大”等;有些针言学生不是很熟习,随意马虎望文生义,比如“述而不作”“过犹不及”“待价而沽”“登堂入室”“君子不器”“周而不比”等,须要查其源、知其义、解其用;又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等,须要放到详细语境中去理解;还有一些针言,古今语义已经发生重大变革,要以动态的眼力看待针言的发展,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理解、灵巧运用。
古汉语中的许多语法征象也可以通过《论语》习得:可以从中学习常见通假字,如“日知其所亡”(“亡”通“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通“导”)、“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通“悌”)、“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错”通“措”);可以从中学习词类活用,如贤贤易色(第一个“贤”为动词)、 无友不如己者(“友”用作动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和“利”是使动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个“立”和“达”是使动用法);可以从中学习重点词语的含义,比如“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吾与点也”(与:赞许)、“君子开阔荡,小人长戚戚”(戚:忧伤)等。
总之,《论语》的语句凝练隽永、可读可诵,是学习措辞建构和利用方面的良好材料。
思维发展与提升
《论语》是语录体,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只言片语,各章节内在的关联性不太强。西席可以勾引学生梳理《论语》中论礼、论仁、论孝、论君子的有关章句,理解《论语》中核心观点的基本内涵,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探究观点间的逻辑关系,如“仁”和“礼”的关系、“文”和“质”的关系等;不能把整本书读成碎片,也不能管窥蠡测、断章取义,而应力求全面地理解儒家思想,通过整体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西席还可以通过辩论会、读书报告会、论文等办法,勾引学生对《论语》进行专题探究,以下题目供参考:
题目一:孔子的学生樊迟要求向孔子“学稼”“学圃”,孔子谢绝了,并说他是“小人”,这里的“小人”是什么意思?孔子轻视生产劳动和技能培养吗?你对学习农业技能怎么看?
题目二:孔子的学生宰我白天睡觉不读书,他还敢在关键问题上与老师顶撞,不过他可不是“差生”,而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才生,你若何评价宰我这个人?
题目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最早提出“文质彬彬”的不雅观点,此后“文质彬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运用越来越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教化方面,也可以用于文学创作、国家管理方面。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对“文质彬彬”的理解。
题目四:如果有一个葫芦,孔子希望有人来采食,而不是空悬不用;如果有一个大而无用的葫芦,庄子乐意把它绑在腰间,浮游于江海之上。你更欣赏孔子的葫芦之用还是庄子的葫芦之用?
这些题目旨在勾引学生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对详细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对不同思想进行深度辨析,进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活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孔子论诗:“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孔子论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在儒家美学中,无论诗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最高境界都是善与美的高度统一。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主见中和之美,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也正是源于此。中和之美重蕴藉内敛、温顺敦厚,是中华审美的灵魂,中国的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无不打上了中和之美的印记。《论语》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些审美理论,从短期实效看,能够提高学生古典诗词及当代艺术鉴赏类的论文阅读能力;从长远目标看,对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论语》的内容并非空洞的说教,孔子是亲切的父老、和蔼的老师,他讲话时不摆架子、不拿腔调。西席可以勾引学生从梳理孔子的喜怒哀乐入手,理解生活中的孔子、脾气中的孔子;也可以梳理孔门弟子之颜回篇、子路篇、子贡篇、宰我篇等,从这些维妙维肖的人物形象中体会人格之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还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创作小说,以子路之去世、颜回之去世、杏坛讲学、被困陈蔡等《论语》故事为题材,使《论语》情节化、艺术化。
弦歌不辍、杏坛论道、逝者如此、东风沂水……这些都是美之所在。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神往之。”我想这种神往不仅源于《论语》中理性的烛照,而且源于《论语》中美的感召。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论语》是文化经典著作,阅读《论语》该当侧重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实在,《论语》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只是我们习焉不察而已。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反面”,孔子以此论君子人格与小大家格的差异,如今“和而不同”却有了更广泛的运用领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不在道德上“树高标”而是“立底线”,如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是道德上的黄金法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当代社会仍旧不可忽略“德治”的浸染,这是《论语》教给我们的治国理念。古老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更普遍的意义,我们要去学习、理解、传承;当然,对《论语》中不适宜社会发展的内容也要学会辨析。
西席要常读《论语》。《论语》是教诲聪慧的源泉,孔子是为师者的模范。六艺兼修的全面施教、举一反三的启示勾引、有教无类的平等公道、因材施教的灵巧变通、诲人不倦的执着朴拙,至今仍被教诲者奉为圭表标准。至于众弟子侍坐各言其志的画面,早已成为人们心中最空想的教诲图景。
学生要常读《论语》。一卷在手,口诵心惟;读出眼界,读出胸襟;致知修身,立德树人。学生要养成以家国为己任的入世情怀、当仁不让于师的批驳精神、仁者爱人的人文品质、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乐以忘忧的豁达态度……学习《论语》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全面滋养,使学生的精神根系更加发达、更加健全。
阅读《论语》实际是文化的寻根之旅,是在蓄养精神上的元气。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未曾读。”希望读了《论语》,每个人都不再是“故我”,而是发展为“新我”。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等中学)
本文来自【中国西席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