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
山高路远,墨客以为自己彷佛“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宛如彷佛“归雁”一样平常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阔别故土的思念。
2.试对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这两句诗以真切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不雅观”的名句。意思是说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非常能干。“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纯挚简净,直入民气。“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涯,黄河杳无尽头。作者将自己的孤寂感情奥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致的描述中。
3.剖析本诗的主旨。
表达了墨客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阔别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二、崔颢《黄鹤楼》赏析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若何的感慨?
抒发了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措辞描述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活气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本上,请简要剖析墨客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墨客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抒发了墨客的思乡之情。
三、王绩《野望》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剖析首联在全诗中的浸染。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韶光,“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墨客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墨客“长歌怀采薇”的缘故原由。
墨客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心腹,以是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绪。
《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天景色,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烦闷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四、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了若何的景象?请加以描述。
墨客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逝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逐渐消逝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墨客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利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墨客开阔的肚量胸襟,爽朗的心境和发达朝气的形象写照。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用拟人的修辞手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留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生动而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五、曹植《梁甫行》赏析
八方互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托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冷落,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冷落,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浸染?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怖与凄楚。
2.本诗紧张利用了什么表现手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绪?
本诗紧张利用了白描的手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穷苦生活,反响了边海屯子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公民的深切同情。
六、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喷鼻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从前面六句来看,墨客对付花的珍奇俏丽,本来是极力赞赏的。可是写到末了,溘然又说“此物何足贵”,难免不免使人有点惊异。实在,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名贵还是不敷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末了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这首诗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感情?
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抒写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七、曹操《龟虽寿》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乃至哉!
歌以咏志。
1.试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
诗句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腕,墨客以“老骥”自比,写出自己虽然到了晚年,仍有志干一番奇迹,有着对宏伟空想进行追求的豪情壮志 。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墨客是如何看待晚年的?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主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一直止的空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乐不雅观奋发,发奋图强,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龟虽寿》表达了墨客何种思想感情?
表示作者达不雅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八、刘桢《赠从弟》(其二)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的松柏有什么特点?试剖析。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 有着凛然正气。墨客正是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颂和追求。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墨客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刚毅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墨客见告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久保持刚毅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墨客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最爱__
2.墨客捉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致?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捉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墨客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好之情。
3.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活气:”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革,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活气。
4.这首诗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好之情。
十、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骚动,并不是人们常日所说的车马繁盛热闹繁荣的声音。“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纵然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墨客阔别世俗后心灵的得意、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墨客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示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成“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领悟,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故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落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4.试剖析“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邋遢的官场,该当返回这美好宁静的自然。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即阔别官场,阔别尘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