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一首俏丽的魏晋时期的小诗,让我把稳到伯劳的。魏晋时期的民歌音韵流丽,节奏轻快。有着别样的隽永。比如这首夏天的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魏晋 · 无名氏《西洲曲》
我爱的人,知道西洲有梅树,于是他去往西洲,去采集梅子,然后寄去江北。
而我穿着此时夏天的杏子红的衣裳,头发青青,最美的时令,我爱的人不在家。
西洲在什么地方呢?须要划船,穿过桥头渡口。
到了薄暮,双双伯劳鸟返回,风吹动着门口的乌桕树,而我的他还没有回来。
乌桕树下,便是我的家,我等着心焦,打开了房门,而我将表面的鸟声,当成了拍门声,结果没有看到郎君回来,于是为了丁宁韶光,我直接驾着小船去前面的南汤,采集莲子和莲花。
这首诗有着清新的江南水乡的夏日风情,伯劳双双飞回乌桕树,有着一种清旷的忧伤。
那伯劳是什么鸟呢?
伯劳在先秦时期,叫作“鵙”,音“局”,从字形上看,像一只有贝类花纹的鸟。
先秦《礼记月令》有仲夏之月 “螳螂生.鵙始鸣. 反舌无声”,便是说,仲夏这个月里,会有螳螂孵化出来,.鵙鸟开始鸣叫,百舌鸟反而沉寂了。这个鵙鸟,便是伯劳。
后人根据夏天芒种节气的物候,将这三种动物分外的征象,列为芒种三候,其每五日为一候,而伯劳鸟开始鸣叫,意味着仲夏芒种进入第二阶段。也便是说在先秦,仲夏芒种时段,伯劳常见,且常常听得见叫声。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诗经 《国风·豳风 (今陕西邠县一带)七月》
同一期间的《诗经》是先秦的民歌,记录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物候和人们的生产劳作,写到了七月伯劳鸟啼声热烈,八月里开始麻织,染丝有黑有黄,而我染的赤色更鲜亮,献给朱紫公子做衣裳。
也便是说,伯劳鸟从农历四月开始啼叫,到七月,险些家家北方的山林住所都听得到,是常见的农林鸟类。
伯劳鸟的声音很特殊, “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伯劳鸟的在农历五月仲夏鸣叫,发出短匆匆”局局“的声响。这种有着贝壳花纹的鸟类,体型偏大,性情凶猛,常常双双栖息在树上,将夏天的昆虫,蛇类带回树顶,喂食幼子。而农历五月,是它们频繁求偶繁殖哺育的阶段,发出频繁的叫声。
而伯劳鸟此阶段双宿双飞,培植家园,劳碌非常。
这也是后来魏晋时期的民歌用”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来形容女子等待丈夫日暮归来的孤独惆怅。伯劳鸟都回家了,我的你,却还在西洲,没有回来。
是用伯劳的费力成双,表达自己的等待焦心和惆怅。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喷鼻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南梁 · 萧衍《东飞伯劳歌》
由于伯劳鸟是山林和平原地带生活的林鸟,性情凶猛,不像燕子一样温驯,喜好巢居在人家的屋檐,人们每每只能因声识鸟。
农历的仲夏,是听得见伯劳鸟叫声,看得见它们双双盘旋树梢的时段,也是燕子在人家屋檐下穿梭哺育后来的期间,这两种鸟类,构成了夏日常见的屯子风景。
到了农历七月,时段在早秋,依旧可以瞥见这两种鸟,白天各自觅食,晚上归来,但是都享有那种薄暮之后双双归家的美好,仿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总有韶光相会相守。伯劳和燕子,是民间的夫妻鸟,家庭鸟。
伯劳是林鸟,而燕子是人家檐鸟,伯劳东飞,燕子西飞,是指的这两种鸟虽然归宿不同,但是仍旧是成双成对。
此时却正是传统佳节七夕,却还有俏丽的少女,十五六岁,正是到了出嫁最好的年事,她长得特殊明艳,是这一带最俏丽的姑娘,家庭条件又好,却偏偏还没有出嫁。
古人尤其是在屯子,认为女孩十三岁到十五岁是最好的出嫁年事,到了十五岁之后,就靠近大龄女性,开始恨嫁了。
这首诗是通过伯劳鸟燕子的成双成对,以及牛郎织女是夫妻,也有每年相守的日子,才形容这个美少女的孤单。她已经快过了最美的花季,却还没有成家,像伯劳鸟,燕子一样成双成对,经营自己的家庭,享受人间的恩爱辛劳和延续。
这是一首用伯劳鸟,燕子,七夕来作比的恨嫁诗。
但是到了后来,就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含义。
劳燕分飞,本来比喻的是伯劳鸟和燕子,各自成双成对的飞行,末了变成,辛劳繁忙的燕子,忙着生存,有家却不能相见,比喻人间夫妻的离去颠沛流落。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中唐 · 孟郊《临池曲》
这是唐朝的仲夏,此时已经有了伯劳鸟的身影。
池塘中的春天的菖蒲此时到了端午五月,叶子细长如带。
水中的菱角开始成熟,莲花开放,莲子发展。
那夏天的美女梳着夏天的蝉鬓,穿着夏天的罗衣,站在水边楼头,向着远方眺望,她没有看到丈夫归来,看到的是双双伯劳鸟,日暮归林。
这是对《西洲曲》的唐朝演绎。
南北朝到唐朝过去了几百年,女子装扮服装不同,可能生活更为优胜,不必去到湖中采莲。
她的丈夫也未必是从事屯子体力劳作的人。
但是分别和相思,却是相同的。丈夫去了远方,或游学或做官或戍边,这么美好的夏天五月,女子只看到伯劳成双东飞,却和丈夫两地分离。何其无奈和惆怅。她多么乐意和丈夫双宿双飞。平凡的夫妻,所谓爱情,是愿相守。
”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谁家嫩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宅?
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
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中唐 · 韦应物《听莺曲 》选录
这是写在夏天的思念诗。
伯劳是猛禽,以是声音仓促,声音本身便是”局局“这样的低平短音,夏天里常常听到,会惹动人的惆怅,仿佛悲音,哪里赶得上黄鹂鸟婉转的歌喉,让人感到愉悦?
这是夏天来到,太阳和风都很温暖,很多鸟类都在此时求偶繁殖,百鸟喧哗。
那家乡新婚不久的小妇人,被鸟声惊醒了夏梦,由于她的丈夫远行去了,而小夫妻感情这么好,在远方,丈夫听到鸟声的啼叫,也会思念妻子吧。
那伯劳鸟飞过的时候,声音何其低沉短匆匆,那戴胜啼叫在桑田之间。
它们的声音都赶不上黄鹂的娇美,黄鹂声音,让人以为家家团圆,闲情无限,春意盎然。
这里是用伯劳鸟那种局促的苦声,来形容新婚不久就分离的夫妻情绪的苦涩。
黄鹂是幸福之鸟,而显然这位小少妇,倾慕的是娇滴滴受丈夫陪伴宠爱的生活,而不是像伯劳鸟一样活在苦声里。
很显然,此时的伯劳鸟,已经逐渐失落去了成双成对的原始美好,连名字的劳,也折射民气和生活的艰辛寂寞。
”燕树渺,蜀云低。娇小惯相依。
而今劳燕各东西。偏是说双飞。
天涯路,凌波步。相忆何如相晤。
杜鹃枝上尽情啼。红透落花泥。“清 · 缪珠荪《喜迁莺 随官鄂城,忆燕蜀师妹 》
这首清朝的小词,是一位女性写给闺蜜的。
她自己随着丈夫做官到湖北鄂州,而师妹留在四川。
我和你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犹如像伯劳和燕子一样,各自西东,偏偏我还在表面有着看似幸福,丈夫如燕子双飞。
实际我思念你,相思怎么比得上相会呢?
我听见杜鹃鸟不断啼叫,那是悲哀另一种人间的离去。
那么在民国之后和当代,乃至民间,劳燕分飞,每每将劳字,算作了燕子的前缀和形容词,是指的夫妻劳苦分离。
仲夏时节,又是伯劳鸣叫的期间,都邑人自然已经很少知道伯劳鸟,究竟长什么样子,但是这里解读一下,劳燕分飞的来历,还是有必要的。
由于伯劳燕子,虽然有着不同的飞行方向,有着各自的生存艰辛,但是它们还是表示幸福是成双家庭和圆满。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