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诗:〈种田乐〉

(1908年,15岁)

种田乐,

每天有事做。

诗词不雅赏7杂言诗〈耕田乐〉毛泽东

近冲一墩田,

近水再墩望,

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

读书甚馨喷鼻香,

坐待机遇自主张。

耕读生活,无羁无束;农事之暇,散逸恬淡。
在享受收成的喜悦和欢畅之余,他并没有真的隐逸和知足, 仍旧是“坐待机遇自主张”,殷切地期望着学业的规复,憧憬着空想抱负的实现。
这期间,他所写的农事杂言诗,最能展示其生活的情状和心途经程。

1909年,毛主席的父亲赞许结束他的务农生活,让他去乌龟井学堂读书。
他在这里只读了半年,便又去东茅塘学堂读书。
毛麓钟是这所学堂的师长西席,论辈份毛泽东还应叫他堂叔。
毛麓钟与毛泽东很投缘,除了正常的教室传授教化外,还辅导毛泽东读《史记》、《纲鉴类纂》、《汉书》等古籍。
毛麓钟是位有思想、有阅 历的知识分子,课余空隙时,还向毛泽东坦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所见所闻,鼓励毛泽东读万卷书,行万里 路。

这期间,毛泽东还常和一位叫李漱清的师长西席来往。
这位有着强烈的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的一些思 想主见在封闭的山冲,很难为村落民所理解。
可是,毛泽东却“钦佩他,附和他的主见”。
在和毛泽东的接 触交谈中,李漱清看出毛泽东是一个有报负、有思想、有出息的青年。
他先容毛泽东读一读《论中国有被 列强瓜分之危险》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给毛泽东的印象极深,多少年后,仍旧是那么的影象犹新:“现在我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它阐述了日本盘踞台湾的经由,朝鲜、越南、缅甸等国被外国侵略的情形。
我读了往后,对国家的出息感到沮丧。
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1909年,毛泽东终于等到了“机遇”,他“自作主见”在舅舅的帮助下,好歹解脱了父亲的羁绊束缚,到外婆家所在的湘乡县,进入东山高档小学堂读书。
在东山小学堂里,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尤其读 到了诸如《盛世危言》之类宣扬爱国反清鼓吹革命造反的书本。
他决心走出韶山冲,振羽展翅,向着更加寥廓的天空飞行。

1910年,嫁到毛家仅仅三年的罗氏病逝,年仅21岁。
这对付17岁的毛泽东无疑是取掉了一道做丈夫的“木枷”、婚姻约束的“紧箍咒”,而对付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来说,无疑是少了一个好劳力, 好帮手,缝补浆洗,地头送水送饭,罗氏是尽了当媳妇的任务的,毛顺生夫妇心里过意不去,决定将这个儿子不爱,只是父母认可的媳妇葬入祖坟。
在其后修撰的毛氏族谱中,罗氏仍被列为宗子毛泽东的“原配 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