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个“沧海”名句出自唐代墨客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仕途上不得意的他始终相信只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è)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空想的彼岸。
“长风破浪”这个针言的来源于南北朝期间的南朝宋名将宗悫(què)的故事。
宗悫少年时,他的叔父宗炳曾讯问他的志向。
宗悫道:“我愿驾着长风,劈开绵延万里的巨浪。

五首古诗咏沧海长风破浪自有时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句诗出自晚唐著名墨客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伸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墨客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遐想的,实不多见。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个“沧海”名句出自唐代大墨客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上句是从《孟子·尽心》篇“不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贤人之门者难为言”变革而来的。
两处用比附近,但《孟子》是明喻,以“不雅观于海”比喻“游于贤人之门”,喻意显著;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落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墨客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4、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喷鼻香。

这句出自宋代著名词人宋祁的《落花》一诗。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喷鼻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这首诗借落花引起象外之义,感情沉郁,寄托遥深,传达给读者的是感想熏染,而不是详细情事,达到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提要挈领”的田地。

5、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这句出自曹操的《不雅观沧海》一诗。

不雅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这首《不雅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海洋的形象,纯挚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彷佛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名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响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授予它以性情。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怀。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墨客自己。
墨客不知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情。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墨客笔下却具有了性情。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响了大海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