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富乐山富乐堂山谷东头崖壁,有一块长1米、宽0.8米的题刻,题刻为七首七绝诗,作者黄炎培。
1936年3月,黄炎培从成都赴剑门关游览经由绵阳,归来后应驻绵阳的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兼绵阳县县长鲜于英约请,住宿于区署宋代文宗欧阳修的出生地六一堂,黄炎培写下七首七绝诗。
这七首诗是:

“长路关心剑阁遥,出城五里便提桥。
谁将竹实分蝼蚁,双翅云张凤岭骄。

“鹿头自昔状元亭,云树蒙茸到眼青。
子美南来吾北去,一编宛如彷佛我曾经。

“六一堂留一宿缘,解装早晚念先哲。
忍看表墓文章里,重忆呱呱堕地年。

1936年黄炎培在绵阳写下七首七绝诗

“绵州城外水萦纡,其地其地磊落俱。
九百年间稽政绩,功名前后两鲜于。

“一亭送险兼迎险,千里悲欢总为君。
北八站连南八站,北贫南富此中分。

“借得升粮百里趋,工艰粮尽一长吁。
豪门东泽千夫瘁,民路功成万骨枯。

“惟天设险剑门雄,一迳丸泥信可封。
此去迢迢接秦岭,矗天万笏入云中。

诗后题记:“民国纪元二十五年三月自成都至剑阁途中作,特生(鲜于英,字特生)师长西席长绵阳,书此寄赠。
”第三首写作者住宿六一堂时,怀着崇敬的心情思念欧阳修当年出生绵州的情景。
第四首借用杜甫《越王楼歌》诗中“绵州州城何磊落”句,赞颂绵阳与绵阳公民,并将鲜于英与北宋熙宁中绵州知州、贤牧鲜于侁并列,赞颂鲜于英在绵政绩。
第六首感慨建筑川陕公路的艰辛,对民工为修路作出的捐躯深为同情。

当年冬,鲜于英将黄炎培的诗刻在富乐山山谷崖壁,并在诗后题刻跋语:“右诗为吴县黄炎培师长西席入蜀循川陕公路揽剑门还过左绵留赠并书。
思民劳,述先典,有风人之旨……责任征工又以绵为始事,兴筑川陕公路,民焦灼应命,风雨载途,值播殖呼吁,侧然冒罚遣之,卒毕其私而完路。
此于先子骏不取青苗钱之事,为近黄诗傥谓是耶!
然绵于古有富乐之称,今国家多故,欲复于古而未遑也,刻黄诗于兹山以寄志云。
丙子冬西充鲜于英题”。

鲜于英,字特生,四川西充人,1907年入顺庆中学,为张澜学生,后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等同学。

1939年,鲜于英从南充专署专员任上卸任后,居重庆上清寺附近之特园,与在重庆的民主人士积极反蒋抗日,将特园借给中共和民主党派作为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张澜、冯玉祥、郭沫若等常在特园聚会,共商国是。
故特园又称“民主之家”。
新中国成立后,鲜于英任首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区军政委员会委员,196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