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回答了关于刘克庄《落梅》诗中无梅字,却通篇写梅的问题,由于着重点不同,就没有对《落梅》进行赏析,只说这首诗挺好。

本日我们来详细剖析此诗,看他到底好在哪。

几天前写了篇章碣《焚书坑》的赏析,诗词本身大略,就轻微评论了一下作者,由于个人认为墨客道格和作品是紧密干系的。
一个好的墨客,作品可以超脱墨客本身,由后人读者不断生发自己的想法和解读。
但是一样平常的墨客,作品大多是脾气之作,摆脱不了本身性情和文采的桎梏。

能在自己的脾气中把诗写出特色,流传于笔墨纸张,当然也是本事。

春风谬掌花权益却忌孤高不主张刘克庄落梅精析

欲评其诗,先看其人——虽然这个不雅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付那些只有几首小诗传世,没有其它历史记载的墨客,从作品推导墨客道格,从性情反不雅观作品成色,是八九不离十的。

刘克庄不同,他算得一位名臣。
在墨客中官运算不错的,虽然长期贬谪,总归还是善终;在官员中不算诗才破天,却在南宋相对弱势的诗坛中,引领江湖诗派,算是数一数二。

由于朝臣身份,特殊是作为理学武断不移的修行者,刘克庄在和奸相史弥远的斗争中波澜起伏,长期处在仕途下层动荡。
一贯到史弥远去世,才逐渐出头,并且以扳倒史弥远子侄等残余势力为己任而奋斗终生。

这史弥远也不是个好东西,正是他为了求和鸩杀抗金主力韩侂胄。
从民族大义,国家兴亡来讲,与这类人做斗争,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正是理学儒生求之不得的政治机遇,也是良心公义所奔波之必行。

刘克庄便是个中代表,由于政治眼界的开阔,他的诗歌作品在江湖诗派中算得上俊彦。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兴起的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墨客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
江湖墨客抒发神往隐逸、鄙弃仕途的感情,也常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江湖集》中有两句诗“秋雨梧桐皇子府,东风杨柳相公桥”,被掌管朝政的史弥远认为是在哀悼被废太子赵竑,讽刺自己。
于是诗集毁版,作者、编者流放。

朝廷乃至颁布不许作诗的禁令。

刘克庄作为魁首,自然是史弥远的眼中钉,亏同寅力保,才得以幸免,但是也因此屁滚尿流。
因诗惹祸,纵然到老还被弹劾他的人拿来说事,算是刘克庄生平的痛处。

而让他熏染上这身不利的正是这首《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喷鼻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见。

末了两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见。
”确有非论主上之意,至于是讲天子的不当,还是讽刺史弥远当权瞎搞,不好定论。
但是在官场上,说你有就有,何况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笔墨官司。

史弥远和刘克庄的恩怨由来已久,刘克庄的父亲是韩侂胄北伐的追随者,自然是史弥远要特殊小心,乃至动手剪除的势力。
老子不在了,找儿子算账也是天经地义。
因此史弥远去世,史家势衰,天子多次想提携,都被刘克庄弹劾劝免,也算是冤冤相报。

前面那篇文章只是批评了将《落梅》诗中无梅字这种写法抬得过高的评价,并未详析这首七律,有很多朋友以为不过瘾。
本日在理解完刘克庄的背景之后,我们来仔细看看这首成为他被整借口的作品。

这是一首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律诗。

在谈论范成大、杨万里从江西诗派脱颖而出的时候,曾讲过南宋末期文人对格律的一些故意识地打破改造,自成一家。
但是大多数墨客,如四灵诗派、江湖诗派,在格式上并没有打破,只是在诗风上形本钱身的风格。
他们以姚合贾岛为尊,在字词上讲究考虑精髓精辟,自然因此格律为圭表标准,不肯有范、杨那种打破格式的考试测验,在诗歌史上的位置也就次之。

起句“一片能教一断肠”,“片”为仄声,所以是仄起,“肠”为平声,所以是平收。
同时“教”字在这里发第平声,是“使、令、让”的意思,整句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是范例的仄起平收律句。

因而整首七律的平仄关系为仄起入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严合,格律严谨,押平水韵“七阳”部。
没有任何出律,变格,根本格式大家可以参考专栏文章,这里不赘述。

想研究格律的可逐一验对,我们跳过此步,进入内容讲解。

从内容来说,七律本有“起承转合”之普遍文法,但自从中唐韩愈散文化入诗,晚唐李商隐朦胧化入诗之后,七律的构造在原来文法上多出了几种格式,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不论首联、颔联、颈联如何变革,归结到尾联做出总结发言,只是颈联不一定转,尾联也不一定合回顾联。

刘克庄这首《落梅》便是范例的前面三联从不同角度咏物,尾联做出总结和思想提升,将平凡的咏物诗中透露出来的墨客个人感情升华,完成整首作品。

由于标题《落梅》,已经写明了作品的主旨是写梅花,同时用“落”字大致为作品的情绪基调做出了规范——悲哀、烦闷,伤春之逝,伤花之凋零。

首句“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从墨客的个人觉得直接入手,写落梅的静止形态。

每一片落梅都让人肠断,何况落得那么多,花瓣平地堆起,就像一道矮矮的墙。

平心而论,这种写法,只是强调了落花之多。
悲哀之意靠“断肠”二字平推,与唐诗寓情于景的写法差得太远。

“无一字写梅,却句句写梅”,可要抒发的情绪却借助“肠断”强行插入,写的景致并不伤感,这便是范例的宋诗特色,不融情,强推理。

真正写得好的,该当是无一字写悲哀,却读得人肝肠寸断。

颔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依旧在写梅,不过就换了一个角度,写落梅的动态。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刘克庄并没有写飘落的样子如何,而是直接用“迁客”、“骚人”的两种境遇来形容落梅。

这二者有没有联系?在形态上没有,在思想层面有。
刘克庄感想熏染到贬谪飘零的状态,就像花瓣离开枝头,没有依赖,随风四散,辗转成泥。

迁客,指被贬谪官员。
“迁客来过岭”,可能是利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典故。
骚人,便是指屈原了。
“骚人去赴湘”,指屈原投江。
这里利用这两个典故,我们很明确地可以觉得到墨客心中的怨气。
也便是说到了第二联落梅的动态描写,刘克庄的心头意气就发散出来了,并没有蕴藉、婉转,基本上属于直抒胸臆。

从文学手腕上来讲,颔联这两句虽然对仗工致,其实在描写上有些重复,摧残浪费蹂躏笔墨。
都是在强调贬谪身份认同,并没有对落梅的形态作负责描写——当然,刘克庄志不在此。

咏物言志,很明显墨客重在言志,咏物嘛,无所谓的——由于他所描写的并非落梅真正特点所在,他所选取的角度是为了表明自己心境的方向。

颈联“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喷鼻香。
”仍旧在写落梅,这里写的是梅花落下来之后的状态,落梅虽零落成泥,但喷鼻香气耐久不灭。

多莫数,多到别去数了。
这两句对仗不是很工致,但是颈联比较前面的情绪直插,艺术水平更高些。
表面上是写梅花的高洁,留喷鼻香久,实际上是在夸奖遭迁谪流放却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用笔委婉,言浅意深。

这才是好诗的表达办法啊。
不过也就到头了,尾联言志抒怀两句又强势杀入。

尾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见。
”大发感叹,谁这么荒谬啊?让东风来执掌梅花的生杀大权(吹落梅花),它妒忌梅花的孤高清丽,任意摧残,不留情面。

主见,这里是提倡、扶持的意思。
这一联的讽刺意味就非常强烈了。

笔墨下的意思大概是天子是个昏君啊,让史弥远大权在握,对心智高洁的治国能臣摧残伤害,就像东风对待梅花一样,妒贤嫉能,危害国家。

当然了,刘克庄未必如此大胆,但肯定有这么个意思。

我们多次讲过,宋诗便是这样,你看着是写景吧,他实在是讲道理,你看着是咏物吧,他实在还是在讲道理,何况墨客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学家。

整体来说,这首诗从艺术角度来说乏善可陈,不比唐诗,连宋朝很多墨客作品也比不了。
但是从经国济世、讽喻明志的角度来说,他是很显眼、很有理学诗人义气满胸、指示天下的情怀和气概。
在南宋末世倾颓的志气中,这种风格是严明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因此我们称之为好诗。

这种刚直让刘克庄在江湖诗案后被史弥远整了十年,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他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一是信念,而是家学渊源,三是公心。
在当时,保有这种心态的人很多,因此《江湖集》才会被史弥远整成“诗案”。

十年后,史弥远去世,刘克庄才松了一口气。
他自己也清楚这十年的霉运从何而来,虽然有所反省,却依旧当仁不让。
这便是宋代理学的正义之路——绝非明清后歪曲的封建理学。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也提到了十年后刘克庄写的另一首咏梅诗,限于文章主题,没有阐明,这里一并讲讲:

《病后访梅九绝·之一》

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先”部的七绝。
没有出律的地方,详细平仄就不剖析了,感兴趣地去看格律专栏,这里说说内容。

“梦得因桃却左迁”,梦得,是刘禹锡的字。
这里讲的是刘禹锡由于“八司马事宜”被贬十几年后召回京,脖子硬得很,去赏桃花的时候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打压他的权贵,结果又被流放柳州。
左迁,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贬谪。

“长源为柳忤当权”,长源,是李泌的字。
李泌曾作《咏柳》诗,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惟悴”句。
杨国忠认为李泌“指柳骂杨”,是讽刺他,故被贬官。
杵,违背。

“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我算是有幸,不识桃花、柳树之灾,却由于写梅花被拖累了十年。

这种敢于直言、讽喻、讽谏,在传统士大夫中是一种独立的、奋进的气质。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也由于这种精神的传承而格外有风骨。

从某些方面来讲,今不如古倒确实如此了。

就诗论诗,文笔诗情方面,刘克庄这首《落梅》实属一样平常,但是反响出来他的精神天下,是向上的,敢言,刚毅刚烈的。

我们看作品,不仅仅只看文笔,形态,从传统士大夫精神角度来考虑,从他本身的人生境遇、仕途波折来看,这种敢于非议当权者的心态,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的。

以上算是对昨天那篇文章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