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普陀山也落了几场阵雨,
草木吸足了水分,更显挺立翠绿,
也衬得海岛的景致愈发诗意盎然。
翻开《普陀山志》,
恰好读到几首描述普陀山的诗篇,
仿若打开了新视野,
遇见了一个更美好的普陀山。
✍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陆游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宋淳熙十年(1183),陆游自山阴至普陀山,勾留了十多天。开禧三年(1207)秋,83 高龄的陆游再游普陀山,山海依旧,心境已改。现佛顶山慧济寺旁有一座陆游与高僧喝茶的铜像,一旁的石碑上就题刻着陆游的《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一诗。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怎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入夜,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他乡,音信若为通!
这是唐朝王维写给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临别赠诗,虽然不是直接写于普陀山,却暗藏了普陀山“不雅观音不肯去”传说。
✍
《游补陀》
——赵孟頫
缥缈云飞海上山,挂帆三日上潺湲。
两宫福德齐千佛,一道恩光照百蛮。
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
鲰生小枝真荣遇,何幸凡身到此间。
大德五年(1301),元代字画家赵孟頫渡海至普陀,遇风暴于昌国巨海中,舟几覆而免,奉诏书《昌国州宝陀寺记》碑文,书《赤壁赋》镌于达摩峰崖壁,作《游补陀》七律。
✍
《题补陀》
——文征明
寒日晶晶晓海声,中庭映雪一宵晴。
墙西老梅太骨立,窗里幽人殊眼明。
想见渔蓑无限好,怪来诗画不胜情。
江南须臾相将望,会看门前春潮生。
文征明,明代字画家,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才名远播,嘉靖年间游普陀山,赋诗留作。他诗文中的普陀山,充满了江南的诗画柔情。
✍
《磐陀石上看日出》
——汤显祖
磐陀石上暗飞霜,吹入喷鼻香炉作道场。
破衲睡来天镜晓,清辉五色在扶桑。
磐陀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它旁边悬空,凌空孤峙,石身与底座衔接处间隙如线,看似风雨飘摇,实则稳如磐石。日落时分还能看到“普陀落日”的俏丽。
✍
《忆普陀》
——张岱
山松怯飓风,千年若不大。
茁蘖成槎牙,石肤恒露髁。
昔日到补陀,风来船似簸。
此下有蛟龙,榜人戒勿唾。
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崇祯十一年(1638),寓居普陀山多日,将游普陀山的沿途见闻写发展篇游记、诗词等。
✍
《正趣峰》
——袁枚
善财童子洛伽来,正趣参明笑口开。
难得慈悲亲指示,会心不远莫须猜。
除了广为人知的美食家身份外,袁枚还是墨客、散文家,清乾隆年间,袁枚来到普陀山,把一起古迹见闻写进诗词中。
✍
《游普陀题》
——康有为
不雅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
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民国八年(1919)八月,康有为偕夫人张妙华同游普陀山,题“海山第一庵”、“紫竹林禅院”额,并作《游普陀题》。
✍
《普陀》
——丰子恺
寺寺烧喷鼻香拜跪勤,庄严宝岛气氤氳。
不雅观音颔首弥陀笑,喜见群生乐太平。
丰子恺曾两次来到普陀山。第二次的时候丰子恺入住在息耒院旧址,正巧遇上农历仲春十九不雅观世音菩萨生日,喷鼻香客云集,非常热闹,便将不雅观音喷鼻香会盛况用诗文记录。
绿荫送爽,夏风不燥,
来普陀山吧,
循着古诗,寻觅“海天佛国”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