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喷鼻香留。
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宁静之处,不引人把稳,只留给人喷鼻香味。不须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喷鼻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比较)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日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颂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神仙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喷鼻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压倒一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最高级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不雅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引人喜好的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此篇的上片正是捉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子。
“情疏迹远只喷鼻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怎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以是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喷鼻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付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由于它浓郁的喷鼻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最高级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环绕“色”与“喷鼻香”的抵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不雅观点。对付“花”这个详细的审美工具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喷鼻香的桂花“自是花中最高级”,足见作者对付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奇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妒忌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清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喷鼻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笼罩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天经地义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同等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敷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奥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情、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以是推崇桂花为最高级的花朵,是由于她十分看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喷鼻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赤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喷鼻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最高级。为了推崇桂花,作者乃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实在,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采,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由于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末了,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责怪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足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喷鼻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浊世挺立的正派性情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