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入馆”指的便是进入三馆供职,宋朝时候的三馆指的是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
任直史馆也就意味着一到二年往后结束任职,就会被委以重任,并且可以超迁官阶。
苏轼能够“入馆”,也代表着他未来的仕途前景光明,很快就可以青云直上。

相信当时的苏轼也是这么认为的,以是也把对付未来的满怀期待写进了自己的这首“入职”诗中。

黄省文书分道山,静传钟鼓建章闲。

诗中的“黄省”一贯没能查到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属于三省六部的哪一个,就先大略理解为苏轼上班的地方。
“文书分道山”大概是在说公函繁多,很像我们现在的“职场吐槽”。

28岁的苏轼对未来满怀期待写下一首入职申报诗

“钟鼓”本来是指古代的礼乐器,这里代指钟鼓报时,白居易就曾写过“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至于“建章”,本意是指建章宫,汉朝的宫殿名,后来也被用来泛指宫殿。
“静”和“闲”表示了苏轼的愉悦心情,“静”字是客不雅观描写,“闲”字则是主不雅观感想熏染。

天边玉树西风起,知有新秋到世间。

树是“玉树”,风是“西风”,既表达了愉悦的心情,又点出了当时的时令。
很喜好末了这句“知有新秋到世间”,在苏轼的笔下,秋日没有了“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萧瑟与凄凉,反而多了一些对付新景象的喜悦与期待。

“知”字让我想到了陶渊明曾经写过的“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新”字让人感想熏染到一种满心希望的期待,“到”字更是一语双关,既是在说面前的“新秋到”,又何尝不是在说苏轼的“入馆”也是初来乍到。

隔着近千年的光阴,彷佛还能听到苏轼对着西风的喃喃自语:你随着新秋来到人间间,这么巧,我也是刚刚入职到这里……

到了第二年,也便是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扶柩回籍,为父亲守孝三年(这里要说一下,根据《荀子·礼论》记载:“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古人所说的守孝三年指的是25个月)。
1068年,守丧结束的苏轼和弟弟一起东游前往京师,于次年抵达。
而这时候的朝廷,已不再是他离开前的情形了,他曾经的很多师友,都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
后来苏轼也由于上书评论辩论新法弊病,得罪王安石,终极离京外任。

关于苏轼的这首《入馆》,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互换。
喜好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便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27岁的苏轼,在骊山写下了3首怀古诗,对唐玄宗进行了无情地嘲讽

#寻衅30天在头条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