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大多数送别诗,都写的很悲哀。
但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分歧凡响。
这首诗不仅没有悲哀,乃至没有一句写送别,但情意深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墨客是如何表达出感情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梓州,在本日的四川省三台县。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这是墨客送李使君入蜀履新时创作的一首诗。
今日三台县,梓州古城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壑(hè),指山谷。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万壑中,古树高耸入云;千山中,有杜/鹃鸣啼。
字面意思是不是很别扭?
实在这是互文的修辞手腕。
该当这样理解:千山万壑中,有古树参天,有杜/鹃鸣啼。
我们先看景物特点:
千山万壑,解释山多,群山层峦叠嶂;
树参天,解释树木高大。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群山中,还时时传来杜/鹃的叫声,是不是令民气旷神怡?
那么,这是哪里的景物?
该当是梓州。
为什么?
有两个缘故原由:
(1)山多、树高,这符合蜀地的特色;
(2)杜/鹃鸟,由于蜀王望帝化身杜/鹃的传说,以是在古文中,杜/鹃鸟常日涌如今蜀地。
这就很奇怪了!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墨客没有写送别地点和韶光,更没有写送别地点的景物,却写朋友要去的梓州的景物。
这是为什么?
显然,这完备是墨客的想象。
墨客对梓州很熟习吗?
我们来接着看下两句。
山林
2、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树杪(miǎo),指树梢。
泉,指飞瀑。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山中下了一/夜的雨,树梢流淌着百重泉。
大家看,这两句仍旧在写山和树。
是不是很奇怪?
墨客写景,很少会对同一个景物反复写。
但王维以为,前两句写得还不足,还得再补充两句。
为什么要补充这两句?
我们先看景物特点。
前一句,没有什么特殊;
后一句,很奇特。
树梢上居然有瀑布,而且还有百重之多。
大家想一想这个画面,是不是非常壮不雅观?
更奇怪的是:这种壮不雅观的景致,居然是墨客的想象!
也便是说,墨客想象的景致非常有画面感,很吸引人。
今日三台县,古梓州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梓州的景致,而且还要写得这么吸引人?
我先说我的理解:为了减少朋友心中的忧虑。
有什么情由?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去过蜀地的人,被调到蜀地做官,他该当是什么样心情?
我们知道,古时候蜀地比较偏僻,山多路少,生活条件很艰巨。
您说朋友要去蜀地做官,贰心里有没有忧虑?
就好比一个人在上海事情,溘然被单位调到西北去,贰心里肯定有忧虑,由于西北的生活条件没法和上海比,对吧?
墨客非常清楚朋友心中的忧虑!
以是他见告朋友:梓州虽然生活条件差一些,但是环境好啊,山多树多,还能常常听到杜/鹃的叫声。
说完这些,墨客觉得还不能让朋友宽心。
以是他又补充了一句:更奇特的是,下完雨之后还有壮不雅观的瀑布哦!
您看,墨客这样一说,朋友心中的忧虑是不是减少了大半?
诗人为什么要把梓州的景致描写得如此详细?
由于只有这样,才能让朋友相信自己。
如果墨客只说那边的风景好,而没有详细地描述好在哪里,那么朋友肯定会认为这只是安慰他罢了。
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么,朋友是去梓州嬉戏的么?
不,他是调任梓州。
以是前四句,墨客是用美景来减少朋友心中的忧虑!
但朋友也不能沉迷于美景啊,还是要以正事为重。
后四句,便是墨客对朋友的劝勉。
梓州潼川古城
3、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汉女,指梓州的妇女。
输,指纳税。
橦(tóng)布:用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人,指梓州的老百姓。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指农田。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梓州的妇女用橦布纳税,老百姓常常为农田纠/纷产生诉讼案。
诗人为什么写妇女用橦布纳税?
由于分歧凡响。
其他地方的人纳税,一样平常通过货币或者其他粮食。
但是梓州不一样!
梓州的特产是橦布,以是当地妇女是用橦布纳税。
诗人为什么要跟朋友说这些?
便是要提醒朋友:梓州的老百姓纳税办法不一样,你要因时制宜!
只有因时制宜,才能融入到老百姓中,也才能做好这个父母官。
那么,诗人为什么又要写“巴人讼芋田”呢?
缘故原由有两个:
(1)提醒朋友,让朋友有个生理准备,梓州的诉讼官司很多,大部分都和农田有关;
(2)引出下两句。
4、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汉景时任蜀太守。
翻,通“反”。
教/授,指教诲授业。
先贤,是文翁。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文翁当年反而通过教诲授业来管理蜀地,你怎么敢不随着文翁的脚步呢?
大家看,“文翁翻教/授”是紧承上一句“巴人讼芋田”的。
当地的老百姓常常有农田纠/纷,文翁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是直接剖断谁对谁错,而是耐心地教导和教养民众,提升老百姓的知识和思想水平。
以是,朋友你到梓州之后该当怎么做呢?
还是要按照文翁的方法啊!
这里的“不敢”,历来争议很大。
我认可这种不雅观点:“不敢”便是“敢不”的意思。
倚,便是随着的意思。
文翁是先贤,你怎么敢不随着文翁的脚步呢?
这是勉励朋友,不要武断地剖断老百姓的对错,而是要逐步教养他们,让他们主动改正。
我们来梳理这首诗的脉络。
梓州阁楼
5、整首诗的脉络梳理朋友要去梓州上任,墨客写诗赠予给他。
首先,墨客清楚朋友心里很忧虑,以是他见告朋友,梓州的景致很美;
其次,墨客觉得这还不能让朋友减少忧虑,于是进一步想象,那里还有很奇特的飞瀑哦;
然后,墨客见告朋友,也不能沉迷在美景中,要因时制宜,融入到老百姓中,并且还提醒朋友,那里的老百姓常常由于农田发生纠/纷;
结尾,文翁以前是通过教养民众,来减少纠/纷的,你也该当这样做。
大家看,这首送别诗并没有写离去的悲哀,但墨客处处在为朋友着想。
怎么减少朋友心中的忧虑?
怎么让朋友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
怎么让朋友的事情阻力更小一些?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感想熏染到墨客对朋友深深的关爱之情,这份感情很浓厚。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墨客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同情。
这都是盛唐才有的景象!
正由于此,这首诗在文史上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写作上看,这首诗前四句并不但是写景,墨客通过对山和树的反复描写,利用夸年夜的想象,一步步吸引朋友,委婉地表达出墨客对朋友的深情。
这首诗之以是蕴藉,缘故原由就在前四句。
本日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如果您喜好,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