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实主义的小说,吴敬梓师长西席通过描述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种人,提示了人性、吏治、科举中的阴郁,并进行了深刻的批驳与嘲讽。虽然作者在文中也歌颂了坚持自我和守护人性的少数范例人物,但总体上仍旧是极具特色的讽刺文学。而开篇这首词,则是提要挈领,点出了全书的主旨。
在这首词中,吴敬梓说得很明白,世间万事,离不开人的所为。历史变迁,百代更替只在朝夕之间,更何况是功名富贵了。并发出了慨叹:费尽心思、不顾年华去追求功名富贵,还不如喝上几杯浊酒,酒醉之后,管它花红流水去何处?
这句“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正是感于兴衰常变,没有永恒不变的朝代,也没有长久不衰的富贵,而发出的嗟叹。更是告诫众人,“功名富贵无凭据”,还是把握大好年华,踏实前行,不要只盯着功名,而忘了路上的风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语出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曲牌名。可用作小令;也可用在套曲里。戏曲里大多用以表现悲哀的感情。这首小令如是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犹豫。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通过对关中一带(即“西都”)的怀古,吊古伤今,一方面点出了伤心之处:昔日繁华的万间宫阙,倾刻间化为一片黄土,那凑集了无数人力所为的建筑,随着朝代变换,都成了虚无;另一方面,也点明了主旨:不管哪个朝代,从建立到兴盛再到衰亡,兴盛了,百姓苦,由于那是靠无数百姓的泪水、血汗和白骨堆筑而成绩单衰亡了,百姓还是苦,由于要有无数百姓为其殉葬。在封建社会,发出如此直接了当地感叹,而且犹如真理般,刺目耀眼,也刺眼,当为感叹兴衰的绝句。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语出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自古金陵多征战,六朝兴亡如云烟。墨客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之时,看一片潮起潮落,日影西顾,四顾茫然。一片青草发达成长,旧日幕府已成烟尘,皇图霸业早已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纵然这金陵是龙盘虎踞,帝王之都,那又如何?“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六朝都于金陵,而今繁华不再,原来兴亡全决于人事,如果只凭借着山川之险,而君王臣民只顾纵情享乐,那么就注定成为一场空。在尾联,墨客借用“后庭花”(后庭花,本名《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典故,来暗指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沉溺享乐,快看看六朝的结局吧,千古兴亡,殷鉴不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语出唐代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墨客独客孤舟,夜泊秦淮,听酒家里卖唱女子弹唱《后庭花》。虽然女子只能按客人所点唱的曲目来演出,但这一曲,乃饱含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的内涵,让墨客听后,有无限兴亡之感。墨客是在责备“商女”不懂亡国之恨么?非也,实在是指这客人在用这亡国之曲来取乐,进而责怪达官贵族们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唐之衰相已现却无人顾及。岂不知这亡国历史说不定何时就会重演呢?真是发轫一片亡国恨,俯仰兴亡怎堪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语出唐代墨客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朱雀桥,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东晋时,王、谢等王谢居此。朱雀桥、乌衣巷当年都是画梁雕栋、花月沉酣之地,亦为豪门王谢聚居之所,可知当日之繁华。然而,现在却桥边野草花开,巷口夕阳斜照,早已一片普通人家道象了。墨客用这景致之变换,感叹世事沧桑、富贵无常。
到此处,尚未见多么深刻的意义。然而,接下来,墨客笔锋一转,看那昔日居此的燕子,不管是华堂高耸,抑或是茅檐白屋,依然如故,来此营巢。借助这无分富贵贫苦的燕子,道出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莫测,兴衰常变。
元代耶律铸有《和人台城》诗云:“天下纷纭经几秦,六朝景致问无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宫墙不见人。”诗意与此诗亦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语出南宋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东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薄暮、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题下有引言: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冷落,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从序中可以看出,一是《扬州慢》作为词牌名,是姜夔所创;二是姜夔途经扬州,徘徊四顾,抚今追昔,悲叹被金人劫掠后的城邑冷落,写下了这首词。
词人忆起昔日的“淮左名都”繁华美景,再看今时,“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一片冷落荒凉,不由得生出山河破碎的萧索之感。然后,词人感叹到,就算是杜牧复活再临扬州,看再无“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萧”,只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也只能讶异于山河大变了。末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是情思悠长:其他的景物都变了,唯有这二十四桥边的红芍药,仍旧年年开放,但却不知是为了谁而开。用悄悄开放的芍药花儿,见证了扬州的事物变幻,更增长了对世事无恒的伤感。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语出宋代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词人陈与义是洛阳人,这首词是他回顾二十多年前洛中之游所发出的感慨。洛中旧游之时,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正当天下太平。而写首词之时,则已金兵南下,灭亡北宋。陈与义经由一番流落颠沛,方得一时安稳,而此时的南宋,在金兵压迫之下,偏安一隅。词人忆起当年旧游,与众豪杰之士交往,尚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而今,这些美好回顾却让民气惊不已,原来这些早已成为过往,只能在回顾里相见。如今,看山河一角,通途变天堑,却只得闲登小阁,看看新晴,听听渔唱,聊作抚慰。那古今多少国事沧桑,尽赋三更梦中矣。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语出唐代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台城一贯是朝廷台省(中心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台城亦是梁武帝馁去世之地。墨客凭吊台城,实则是看到昔日繁华的台城,已经荒废不堪,再想起六朝国亡主灭,陵谷变迁,人物换世,心中兴起了无限伤痛。后二句,墨客先是责备烟柳无情,不顾往昔多少盛衰变革,依旧烟笼十里长堤;而实际上,却又透出一股无奈,烟柳虽无情,但正是这无情,可以让它在兴亡变幻中,始终立于堤上,不必随人间变革而生灭。
垂杨大可不管兴亡事,然“六朝如梦”,统统皆空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语出明代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信大家对这首词极为熟习,紧张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加上电视剧中杨洪基老师对这首词的演绎,更使之传唱大江南北。实际上,这首词是明代杨慎所写,涌如今他晚年所著历史普通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进行修订、整理、修正中,把这首词置于卷首。
这是一首咏史词。词人借“滚滚长江”“浪花”“青山”“夕阳”“白发渔樵”“江渚”“秋月东风”等,描述了一片沉着的历史画卷,然而,历史究竟是大浪淘沙,奔驰而去,多少英雄人物,多少兴盛衰亡,随浪花而逝,是非成败转头即成空。这不仅是词人对成败得失落这人生哲理的感叹,也是对兴替更迭这历史潮流的感悟。
然而,光阴虽然“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历史的不断推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总是要活在个中,那么,怎么办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唯有笑谈以对,在川流不息的光阴长河中,随波逐流。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语出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词人用气势恢宏的如椽大笔,描述了一幅激荡民气的历史画卷。这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周郎的洒脱丰姿,然而,周郎的神勇和一时之胜,究竟难敌大势所趋。千古风骚人物又如何?仍难免被大浪淘尽。词人怀赤壁,吊周郎,实在是有感于自知年华虚掷,无可奈何。
人间如梦,一杯酒献给明月,一杯酒与月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