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说,写一写卢家湾(今属丁桥镇)。卢家湾,我途经一次,好几年前了,听说印顺法师便是卢家湾人。
来自网络
卢家湾,从前也是海宁三十六微微镇之一,有集市,有街上人。微微,古音读“咪咪”,非常非常小,吴方言叫“微微细”。但卢家湾虽小,文化张力却特殊大,这正是海宁市镇的一个共同特点。
卢家湾的集市,乾隆《海宁县志》、《海宁州志》都没有记载,大概形成于乾隆往后。卢家湾以“卢”姓得名,据卢其柽《卢家湾纪略》说,卢家湾集市以卢轩墓为中央,跨氵辛江塘河,这个“氵辛”字,特殊生僻,全中国,大概也只有海宁地名里用到这个字。
集市西面是凤凰桥,以是卢家湾又叫“凤里”,很文雅。为什么叫凤凰桥,传解释代时此地出了一位徐姓妃子,只是不知是哪一位天子手里的事?
徐姓妃子的业绩,已不可考,但卢家湾的徐姓,确实是明清两代的文化世家,这户人家出的进士、举人,就有徐辂、徐维扬、徐绘不雅观、徐元粲、徐昶等等,高考精良家庭。
个中,最出名的是徐林鸿,他是康熙朝阁老冯溥(1609—1695)的座上宾,与陈其年、吴任臣、毛奇龄、王嗣槐、吴农祥并称“佳山堂六子”,佳山堂,便是冯溥的别墅。能进入“六子”这张名单,不大略!
徐林鸿学问大,大到恐怖。举一个例子,有一次,顾豹文拿出一个古董,请徐林鸿鉴定。徐林鸿一看,秒回:“这是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天子避暑晋阳宫的时候制造的!
”顾豹文看了看底款,韶光、地点、人物、事宜,全对,惊呆了。徐林鸿假如生活在近代,鉴定水平该当跟徐邦达、启功一样地位。可惜,康熙十八年,他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名落孙山,可见学问跟考试并不完备是一回事,考不上清华、北大,不代表你没水平。
卢家湾徐家本姓林,由于兼祧两家,所往后来索性改姓了“徐林”。因此,徐林鸿,实在姓“徐林”,名“鸿”,这是海宁独占的姓氏,跟郭沈、赵郭堪称海宁古代的三大奇姓。
再说卢家,这个家族最厉害的人物,当数卢轩。卢轩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官做得不算大,但学问却不比徐林鸿低,一个小镇,两个大师,而且又是同时期人,令人惊叹。
卢轩做的学问,属于正统的经学,尤其善于《春秋》,管庭芬说他“以《春秋》绝学有名天下”,可见他在康熙年间的学术影响。卢轩的学术功力,高,高到连阎若璩都非常欣赏。阎若璩是清代初年的学术大师,地位相称于近代的陈寅恪、钱钟书,他的一句点赞,比一张文凭、一纸职称更可靠,含金量高!
海宁有经学研究的传统,经学是最难弄的学问,古代社会,一个人经学好,才称得上有学问,单单诗词写得好,不叫学问。海宁的经学家,从南朝的顾欢、戚衮、顾越,到清代乾嘉期间的周春、周广业、陈简庄等等,再到近代的王国维,都是一流的大V,个个都是最强大脑。但倘若要写《海宁经学史》,卢轩也是绕不开的一位,只管他的影响不及周春、王国维,却是承上启下的主要一环。
卢家湾,从前有三个名字,除了卢家湾、凤里,还有一个叫法,叫“罗湾”。罗、卢两字,海宁土话发音一样,很可能是写着写着写别了,但据卢其柽的说法,罗湾的得名,来源于罗俊。
罗俊是南宋时候的人,做过金坛知县,由于政绩突出,去世后被供奉为金坛、海宁两个县的城隍神,俗称“城隍菩萨”。不过据古代地方志的记载,罗俊是海宁转塘人,转塘在盐官镇东十二里,按路程,跟卢家湾彷佛不是一个地方,不知道怎么回事?作为外地人,我真的傻傻分不清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