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十五世敬亭公网络到“先代乡会墨汇”编辑付梓《张氏墨存》收录先祖会墨三十三篇(十一位举人)
【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以是动心忍性会益其所不能。】
张坦熊
大任不遽将,不雅观於其先而得其故矣。大任降於天,而以是降者,不得仰而望之曰:是人也,殆非常人也。夫以非常之人,任非常之事,而即荣之,以非常之遇,亦奚不可。然正惟事非常也,遇非常也,则以是磨厉困顿,以造诣乎非常之人者,正未可苟焉而已也。我盖不雅观於舜、说诸人,而有以识天意焉。屈不终屈,得展其经纶雷雨之才,乃伸不遽伸,不胜其遽逥顾虑之意,此岂无端哉。是盖有大任焉,天欲是人乎降之也。虽然,降大任者,必视乎其人之能。能成於性而具於心,而是人之心或有未动也,性或猶未忍也,且未必其一能而无所不能也,而大任遂可遽降耶。但是天之属意於是人与是人之克当天心者,不甚难乎将降时哉。天下有倖致之显荣,必无倖成之奇迹。阅历未深而大任骤加,则心身必苦,烦难行事必乘错置。至此时乃取而激之励之,不巳晚乎。
张坦熊试卷《张氏墨存-·故天将降》
天下有偶得之爵禄,必无偶得之节操。挫折未甚而大任忽投,则心身必喜便安,行事貽譏冒昧。至此时而始裁之抑之,夫何及耶。是则天於是人,苦之劳之饿之困乏之拂乱,逐一试之於将降之先者,不诚有以是然之故哉。处疢疾之时,则赴理倍勇;居危疑之地,则万念皆捐。迨至天人之介既明,而可以定大疑,可以决大策。老成练达之为,俱从半生之坎壈而生,较之庸碌无奇者,不大有问乎。夫当其悲歌太息,几疑造物之何意,久之乃恍然曰:其阨我於始者,乃玉我於成也。而天心至是始大白也。事极人生之不幸,则履仁蹈義者益坚;身经百折之危途,则甘食悦色者自淡。迨至天人之几益决,而或膺历数之传,或建王霸之略。少年一往之气,俱从困难之磨练而消,较之片薄技者,不大有问乎。夫当其感愤无聊,方歎彼苍之太可,久之乃翻然曰:其啬我於前者,乃豐我於后也。而天心至是乃大快也。動心忍性,曾益不能,天之将降大任而必有以先之,良非無故也。夫人稍有所屈,辙颓自废,然是岂識天意者哉。
张行简编撰《张氏墨存》
【译文】
重大的义务不会仓促降临,不雅观察其前兆便能明白个中的缘由。重大义务来自上天,然而对付承受义务之人,不能仰头不雅观望就说:这个人啊,大概不是平凡之人。以非凡之人承担非凡之事,进而给予非凡的机遇,又有何不可呢?然而正由于事情非凡、机遇非凡,以是用来磨砺、困顿他,以造诣非凡之人的过程,绝不可马虎对待。我不雅观察舜、傅说等人,从而得以领悟天意。起初受屈但不会一贯受屈,终极能够施展经天纬地之才;后来伸展但也不会一下子完备伸展,总有许多顾虑担忧之意,这难道没有缘故原由吗?这是由于有重大义务,上天想要把它授予这个人。虽然如此,上天赋予重大义务,必定要看这个人是否有能力。能力形成于本性且存于心中,而这个人的心或许还未触动,本性或许还不忍引发,并且未必一开始就能无所不能,那么重大义务就能仓促降临吗?
《张氏墨存》中张坦熊三篇试卷中【故天将降...】
然而上天对这个人寄予期望以及这个人能够符合上天之心,在即将降大任之时不是很困难吗?天下有侥幸得到的显耀荣华,必定没有侥幸造诣的奇迹。阅历不深却溘然被委以重大义务,那么身心必定困苦,处理繁杂困难之事必定会涌现差错。到这时才去勉励他,不是已经晚了吗?天下有有时得到的爵位俸禄,必定没有有时得到的节操。挫折不深却溘然被授予重大义务,那么身心必定喜悦安逸,行事会被人讥笑冒昧。到这时才去约束抑制,又怎么来得及呢?以是上天对这个人,让他耐劳、劳累、饥饿、困乏、遭受扰乱,在将要授予重大义务之前逐一磨练他,确实是有缘故原由的啊。处于忧患疾病之时,奔赴真理就会更加年夜胆;处在危险疑虑之地,各种杂念都会抛弃。等到天人之间的界线分明,就能够确定重大疑难之事,做出重大决策。老成练达的作为,都是从半生的坎坷中产生的,与平庸无奇之人比较,不是有很大差别吗?当他悲歌嗟叹,险些疑惑造物主的用意,过了良久才恍然大悟:起初让我遭受困苦,是为了让我终极有所造诣。到这时上天之意才完备明白。遭遇人生极大的不幸之事,践行仁义之人会更加武断;身经百折的危险路途,对美食美色的希望自然会变淡。等到天人之间的关键更加明确,有的人就能够承受定命的传承,有的人能够建立王霸之业。
《张氏墨存》中张坦熊三篇试卷中【故天将降...】
少年时的卤莽之气,都在困难的磨练中肃清,与只有微薄技艺之人比较,不是有很大差别吗?当他感慨愤懑、无所事事之时,正感叹上天不公,过了良久才幡然觉醒:先前对我的吝啬,是为了日后让我更加丰富。到这时上天之意才让人感到高兴。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上天将要降下重大义务必定会先有所安排,确实不是没有缘故原由的。人稍有受屈,就颓丧自弃,然而这岂是懂得天意的人呢?
《张氏墨存》中张坦熊三篇试卷中【故天将降...】
注:1.张坦熊(1684-1761)(三修《张氏家谱》),字详男,号郎湖。湖北汉阳柏泉人。仲璜四子行九,坦麟弟。清康熙五十年(1711)二十五名举人。初任浙江桐庐县令,调仁和县令,补玉环同知,擢守台州,不久转任天津道。乾隆三年(1738)升任云南按察使,乾隆十六年(1751)去职回籍。张坦熊在任数十年,南北辗转,所到之处,均有善政。其肚量胸襟开阔,足智多谋,精明讯案,处变不惊,不畏权势,持正惠民,留下许多佳话。在桐庐任职时,河中间漂流一空船,船上载一少女尸体,脸面有拍打伤,顶门有石击伤。张坦熊仔细勘查,创造少女所穿新鞋底部有少许泥土,针孔呈玄色,由此断定少女不是长住船上。他敕令将尸体暂时收殓,派一名衙役换上船家的衣服,将船移到船多的码头,在一旁监候,如有寻船的人,便带到县衙。过了3天,衙役带回一人。张坦熊扣问:“船是你的吗?”回答“是。”“原停在何处?”“在某临江楼下,第二天清晨不见了,本日才找到。”张坦熊让船主领衙役到原停船处的楼下。衙役拍门,开门的人一见是官衙来人,大叫道:“隔壁许妈打去世了婢女,移祸于空船,怎么牵连到我!
”原来,许妈怒打其婢女耳光,邻家前往扯劝,更激起许妈的火气。许妈捡起一块石头抛击,误中奴婢顶门,后移尸于空船,起碇放流。许妈被带至官衙,一讯而服。
二百七十余年后玉环政府和公民还在思念创建玉环县城的先贤:“玉环厅首任同知张坦熊的沧游勇生”(一)
张坦熊在仁和县率先实行有利于贫穷农人的“摊丁入亩”政令。钱塘县令慑于富绅势力,久议未定。钱塘乡民敲锣聚众,进入北新关喧哗罢市。县令仓皇失落措,乞助于张坦熊。张坦熊知抚军李卫处事向来果敢严厉,若其派兵弹压,势必滋成巨案,于是单骑赶至北新关。乡民听说是仁和张县令到,很快安静下来。张坦熊对乡民说:“仁和县已摊丁入亩,钱塘县与仁和县同属一府,政令哪能不同?只不过迟几天罢了,我决不会欺骗你们。你们知道,鸣金聚众,罪当斩绞,抚军立时要派兵来搜捕你们吗?我特来护送你们出关,不要迟疑!
”众乡民欢呼散归。抚军李卫接到乡民生事的警报,急传张坦熊见。有人说张坦熊躲出城了。抚军十分愤怒,端正亲兵去抓张坦熊,忽有宣布:“张县令求见。”抚军怒色未消。张坦熊从容说道:“乡民们哪敢对抗钱塘县令?只不过是为摊丁入亩的事要求恩典。坦熊已经转令他们还乡候示。”抚军改容,连呼“好官”,赞不绝口,随即敕令督办。钱塘县摊丁入亩的事5天杀青,高下帖然。
2019年11月20日《今日玉环》全版刊登“玉环厅首人同知张坦熊的沧游勇生”(二)
在仁和县,某将军的半子夜闯民宅,被羁押到县衙仍旧仗势咆哮不已。张坦熊厉声制止,连夜依法严办。越日清晨,抚军传见,责怪他与将军对抗。张坦熊说:“将军素以贤明著称,我是怕他半子败坏他的名声。此案已经上报,等待批准实行。”抚军无可奈何,只得转交理事官审释。又,按规定,每隔3年送一次去世亡满兵的遗骨回京,地方官须用车船伺应,士兵每每借此机会随意率性打单渔利。张坦熊到任之后,将军告诫士兵:“这个官可不能与以前的比较,你们要谨慎行事,触犯刑律,我不会袒护你们。”因而地方与军队相安无事。某一天,将军宴请来宾,张坦熊应邀而至。将军对张坦熊说:“你真厉害!
”张坦熊回答说:“坦熊不知道短长,则有厉害;如果知道短长,就不敢厉害了。”满座来宾莞尔而笑。
2019年11月20日《今日玉环》全版刊登“玉环厅首人同知张坦熊的沧游勇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