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桃源》
宋·秦不雅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绍圣元年(1094),新党掌权,秦不雅观因党争遭贬。此词《点绛唇·桃源》作于贬途或谪居郴州时,寓意深远,文采斐然。
上阕描述词人醉中遨游桃源,醒后因官囚羁绊而抱憾,隐喻神往瑶池而无路可循的困境。下阕巧选人间四景,映射作者黯然伤感之心。全词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迁移转变处情辞悲切;过片承上启下,浑然天成;结尾景语淡出,情韵凄楚。
词作以柔柔幽美开篇,继而急转直下,层层深入,反响了失落意者的迷惘与悲哀。通篇委婉蕴藉,耐人寻味,折射出作者对现实不满,神往世外桃源的心绪。秦不雅观巧用朦胧手腕,营造迷离恍惽之境,千百年来引起无数失落意之士的共鸣。
-2-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长庆二年(822)任夔州刺史时,创作了这组《竹枝词九首》,汲取当地民歌精髓,描述山水风尚与爱情。此为组诗末章,勾勒出一幅巴东山区生活的风尚画,超越纯挚的自然美,彰显劳动与创造的崇高之美。
首联以34;山"字领起,描述春山盛景。"层层桃李花"展现山地景象特有的繁茂景象,"云间烟火是人家"则由景及人,点明美的创造者。
颔联生动刻画山村落劳作场景。"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利用借代与对仗手腕,凝练地捕捉山民男女形象特色,彰显浓郁地方色彩。
全诗四句如四幅画卷,既独立成章又十全十美。由春花引出山村落,再到劳动场景,构思奥妙,意境深远。墨客借轻快节奏和独特构思,隐含对劳动生活的赞颂。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亲近民间,艺术视野得以拓展,审美鉴赏力与表现力皆臻新境。
-3-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
数声渔笛在沧浪。
蔡确,元祐年间因"军械监之狱"受牵连,贬知安州。夏日登车盖亭,赋诗十首,此为其二。诗作奥妙刻画贬官后的闲适生活,委婉表达归隐之志。
首联描述墨客午憩情景。"纸屏石枕竹方床"营造清爽意境,"手倦抛书午梦长"展现闲散之态。颔联"睡觉莞然成独笑"暗示梦中妙悟,领悟人生如梦,富贵如烟。墨客梦中为处士,醒来是谪官,回忆仕途起伏,恍如一梦。
末句"数声渔笛在沧浪"巧用典故,呼应《楚辞·渔父》,寓意深远。墨客以"莞然独笑"、"渔笛"揭示主旨,比王维《酬张少府》更显委婉,韵味无穷。
全诗以闲适生活为表,归隐之志为里,艺术构思精妙,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4-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阮郎归·初夏》作于元丰七年(1084),描述初夏闺阁生活。全词以描写为主,奥妙利用景物、环境与人物交叉描述,营造出淡雅清新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意境。
上片以听觉入手,描述静美。"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弦"勾勒初夏特色,"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呈现宁静闲雅氛围。下片转向视觉,展现动美。"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描述园池夏景,"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刻画少女玩水情态。
墨客巧用动态描写,如"棋声惊昼眠"、"小荷翻"等,生动气氛,丰富画面。作品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有别于传统闺情词中愁苦孤闷的女性,呈现出康健美好的青春气息。这一形象与初夏勃勃活气相领悟,构成和谐清丽的意境,为词坛注入一股清新之风。
-5-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抚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喷鼻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此诗描述春夜山中赏月之乐,勾勒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墨客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首联点明春山多胜事,致使墨客抚玩忘归,统领全篇。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喷鼻香满衣"乃诗眼所在,奥妙承上启下。这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既见水清夜静与月白花喷鼻香,又显墨客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掬"、"弄"二字,写景真切,堪称神来之笔。
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写尽墨客沉醉美景,乐不思蜀之情。尾联"钟声向客家,风送夜涛微"由近及远,以声引画,勾勒春山月下特有景象,与首联遥相呼应。
全诗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绘影绘声,极富神韵。尤以颔联最为随处颂扬,意境光鲜,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