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衍洪荒 根追虞舜

姚姓溯源寻根颂祖诗联一束

姚永安(辽宁)

三首寻根诗,演绎姚姓源流衍变;

姓衍洪荒根追虞舜姚姓溯源寻根颂祖诗联一组逸云轩

十副颂祖联,尽述舜裔名隽风骚。

姚姓寻根诗(新韵)

诗/姚永安

姓衍洪荒溯夙根,德明开山祖师证源深。

姚妫一脉承虞舜,墟水相居作仲昆。

迁徙随封川域广,归安汉化叶枝莘。

吴兴陇右为宗本,槐树移边各处纷。

【注】

①舜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开山祖师之一。
《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尚书》云:“德自舜明 ”。
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生平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② 据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云:“虞有二姓, 曰妫曰姚。
因姚墟之生而姓姚, 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姚与妫二姓可通。
”《尚书·尧典》载,“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即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向帝尧推举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
其子孙便以水为姓,是为妫姓。
由此可知:舜因生于姚墟,因此出生地为姓曰姚;因其后生活于妫汭,后裔便有以水为姓者曰妫;后因立虞国,曰虞舜,故虞是姚也是妫,姚、妫、虞,同是有虞氏后裔。

③ 迁徙随封:姚姓自出身至春秋期间,紧张集中在河南。
先秦期间,集中在黄河中下贱河南、山东地区。
据《通志。
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寻封前代圣王之后人,以承正统。
找到舜帝三十三世后裔妫满,封陈地为侯,并将长女太姬配嫁为妻,建立陈国(今河南周口), 史称陈满。
谥号:胡公,亦称陈胡公。
后人便有以陈、胡为姓者。
至陈厉公之子妫完,字敬仲(亦称陈完、陈敬仲)为避内乱仕齐,改为田氏。
后衍为袁、王、孙、陆、车等多个氏姓。
期间亦有姓氏回归者,如至王莽封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徙居吴兴郡,复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姓。

归安汉化:据《晋书》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改姓姚。
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期间,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又载: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期间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先人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蜕变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明朝期间德昂族拉耐氏族。
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心政府大力实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
今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俄罗斯等民族均有姚姓。
以是,姚氏是一个多源流,也是多民族的姓氏群体,人口达2.5亿之多,遍布天下各国和地区。

总的看来,舜帝后裔的姓氏衍变,紧张是 “妫”姓一脉的分解衍变,其历经迁徙随封后衍出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60多个氏姓。
而 “姚”姓,则一样平常是归安或赐姓,本宗基本没变。

④西汉之后,姚姓的人口流动播迁比较频繁,涉及的区域广大,遍及大半个中国。
紧张分为南、北两大支系。
南系泛称“吴兴姚”,以吴兴为主,西北系泛称“南安姚”,以甘肃陇右为主。
姚姓正支迁吴兴郡(今之浙江临安、余杭、德清、湖州,兼有江苏宜兴等地),称南系“吴兴姚”。
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甘肃洮水地区的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以甘肃陇右为主的,称西北系“南安姚”(南安,即东汉南安郡,治所在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称于本日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

“吴兴姚”自汉末搬家江南,到北魏期间逐渐壮大,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
吴兴八十五世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身之祖。
至唐代初期,“吴兴姚”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蜕变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平分支。
自姚纲到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
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端。
唐往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显于后世的紧张是吴兴姚、陕州姚、桐城姚这三支。
到明末清初,由于出了姚鼐等数位大儒而名扬天下。

甘肃陇西一带的姚氏,起始祖为三国蜀汉的姚逄。
姚逄,字得仁,蜀汉护羌校尉,因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肃陇西的赤亭一带,并逐渐融入当地的羌人之中。
到晋末,姚氏开始成为羌族首领,成为当地最显赫的王谢。
特殊是到姚戈仲时,羌人达到了空前的壮大。
386年,其子姚苌趁前秦内乱之机,攻入长安,建立了后秦政权,陇右姚氏也开始了向中原内地迁徙。
除了向关中内地发展以外,还有一部分陇右姚氏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个中以云南最为繁盛,紧张集中于姚安、大姚等地,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而设姚州。

姚姓的人丁随着“吴兴姚”和“南安姚”的内迁而迅速壮大。
本日的姚氏大多数来自这两支,史称姚氏正宗。

唐朝往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两次南下移民东南,姚姓开始进入福建和广东。
据史籍载,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
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随行人中有姚姓人。
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福建姚”也源出吴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

晚唐期间,有吴兴姚氏后裔,唐翰林学士、后梁宰相姚洎因避安史之乱(另说是避黄巢战乱)而东渡搬家朝鲜半岛,定居金城(今韩国庆州),受到新罗定康王以礼遇待之,受封为吴兴君,成为庆州姚氏的开山祖师(既开京姚氏家族)。
后又仕新罗定康王、真圣女王 、孝恭王 、神徳王 、景明王五朝,官至司徒。
被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盛誉为“三韩甲族”“ 海东第一高门”。
为姚姓走向天下的第一支,在姚姓发展史上有主要的地位。
韩国姚氏共有几个本贯,一个是水原姚氏(开京姚氏),另一个是徽州姚氏。
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开京姚氏家族,故有“海东无二姚”之说。

有传,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祖籍存在争议,一说祖籍是福建莆田市(潘氏),一说潘基文祖籍在河南荥阳(姚氏)。
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的一个小镇,本名姚基温。
父亲去世后分家,故随母姓潘,是显赫的开京姚氏分支之一熊津姚氏的第九代孙。

两宋期间,姚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
人口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
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
在全国的分布紧张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
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拢中央。

明朝初期,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
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氏族人从湖广填四川。
此际姚氏族人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
姚姓大约有5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为明朝第33大姓。
在全国的分布紧张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
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3%。

明朝初年,原籍广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开山祖师。
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期间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创造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序的《姚氏族谱》,题名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
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
从族谱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先祖在唐宋期间已经成为海内王谢,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传之宝。

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外洋。
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

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紧张向东南迁移。
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开山祖师高风

诗/姚永安

姚墟得姓并妫沿,文祖高风万古传。

天下德明由舜始,嚚庭礼笃属而贤。

孝行感世尧辞位,仁治兴邦禹继旃。

熙盛唐虞昭后嗣,芳流百代胤支绵。

【注】

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同盟的领袖,“三皇五帝”之一。
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为东夷族群的代表, 中华道德文化鼻祖。

舜生而重瞳,孝顺友爱,长于制陶。
《五帝本纪•虞舜纪》“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不雅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不雅观其外。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景邑,三年景都。
”经重重磨练,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
登基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茂盛(皋陶管理五刑,大禹管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首创了政通人和的局势,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同盟首领。
晚年屈服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虞舜、舜帝。

①“墟”-姚墟。
开山祖师舜帝之出生地,因地名而得“姚”姓,因有居妫水者亦为妫姓;

“文祖”-舜帝乃中华民族人文开山祖师之一,《尚书》曰舜“受终于文祖”;

②《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尚书》云:“德自舜明。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德为先,重教养”,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期间的主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嚚庭”指舜从小生活在“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屡受父瞽叟、后母、异母弟象的虐待和伤害,但仍坚守孝道,能以和蔼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弟象,故以孝行有名,为人称扬。
《五帝本纪•虞舜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
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去世。
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
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瞽叟、象喜,以舜为已去世。
象曰:“本谋者象。
”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
牛羊仓廪予父母。
”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
舜往见之。
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
”舜曰:“然,尔其庶矣!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③舜祖因孝行有名,得四岳举荐,感尧帝嫁二女并禅位于他;舜待尧摄天子之政期间和践帝位后,广施仁德、和谐之道,知人善用,命禹治水,禹,知子不肖,禅位于禹。

④唐虞-即唐尧、虞舜时期。
陶唐为尧封制之地,故称唐尧;有虞为舜生活之部落,故称虞舜。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舜未立帝之前,曾受尧之委待摄天子之政十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后,使中原呈现空前的清平局面,世称“太平盛世”,“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姚姓后嗣蒙泽祖德,古今素有名贤高宦辈出,南北分支,遍布九州及朝鲜半岛。

姚姓姓氏之衍变(新韵)

诗/姚永安

墟水侪居姓乃生,姚妫同脉舜相承①。

周王胙满陈胡衍②,敬仲仕齐和莽兴③。

涂继祖名袁氏改④,书因伐莒武孙荣⑤。

归安赐予枝流广⑥,吴陇寻根可问宗⑦。

【注】

① 舜帝因居姚墟而得姓,因生活在妫水边,后世有姓妫,故姚妫二姓一脉相承。

② 妫满,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亦称虞满,是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施分封制,大封元勋、宗室以及先贤的后代,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虞满为妻,封在陈地(今河南淮阳),以奉舜帝的敬拜,国号“陈”,爵位侯爵,为陈国首任国君。
妫满去世,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后嗣分有以陈、胡为姓者。
以是,妫满既是陈氏的得姓开山祖师又是胡氏的得姓开山祖师。

③ “和莽”:“和”为“田和”代为“田氏”;“莽”为“王莽”代为“王氏”。
此二氏均为妫满十二世孙陈完改姓田(史称“田敬仲”)之后裔。
“敬仲仕齐”:即妫满十一世孙陈厉公妫跃之子,春秋时陈国公族大夫妫完,亦称陈完,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
因与太子御寇交好,陈宣公杀太子御寇,恐祸及己身而亡命齐国后改姓田名完,史称“田敬仲”。
入齐后,齐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受,桓公便任他为工正。
后代以“田”为姓,陈完成为田姓的开山祖师,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其后世逐渐强大,年夜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八世孙,齐国世卿田和攫取了姜姓齐国政权,成为田姓齐国的新君齐太公,史称“田氏代齐”;至第八代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灭齐。
其子孙废为庶民,齐王建之孙田(失落名) 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改名为王始,成为王氏开山祖师之一,是汉朝绅士王遂的祖父、绣衣御史王贺的曾祖父,新朝开国天子王莽的嫡系先祖(王氏来源另有源自姬姓、子姓的说法)。

④ 武孙:即孙武子(因声律须要而颠倒);涂继祖名:陈胡公十三世孙涛涂,陈国大夫,赐邑阳夏。
因其祖诸,字伯爰,遂以王父字为氏,于公元前656年改姓“袁”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
始有袁氏,其后,因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远等字音同,以是这6个姓氏都源于此;后世有汝南袁氏,陈郡袁氏,袁绍、袁术、袁崇焕等贤达世家。

⑤ 书因伐莒:公元前523年齐景公时,陈完第五世孙齐大夫田无宇之子田书,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并赐姓孙氏。
而孙武则是田书之孙。

⑥ 归安赐予:姚姓多有归安汉化改姓与受封赐姓的,如西晋南安羌族的酋首姚弋仲,本是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是帝舜之后,故而改姓姚。
其后裔子孙皆改姓氏为姚,是最主要的一支。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期间,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
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等等。

⑦ 吴陇:指江浙“吴兴姚”、甘肃陇右“南安姚”南、北两大支系,被视为正宗。
南北分流迁四海,大多是来自这两个宗系。
朝鲜半岛的开京姚氏家族,既是吴兴姚一脉——晚唐唐翰林学士、后梁宰相姚洎因避乱东渡搬家的。

姚姓寻根颂祖联十副

姚永安

姚姓起源

姚墟衍姓由虞始

妫水分支自满开

【注】舜因生姚墟而得姓,因有双瞳而名“重华”,因处虞地而称虞舜,姚姓由此始矣。
后因有居妫水者而称妫姓,自三舜帝十三世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陈后,开始姓氏衍变,分枝散叶。

姚姓衍变

天下德明由舜始

姚墟姓衍自妫繁

【注】姚姓始终无变,而妫姓多有衍变,自帝舜三十三世后裔后裔妫满被武王封陈地后,改姓为陈、衍变为胡;满十二世孙陈完(敬仲)逃逸仕齐,改姓为田。
后多以封号、地名分解为胡、袁、王、鍼、夏、孙、车、占、陸、法等30余姓氏。

叶茂根深

姓衍千年支系茂

德弘百域祖根深

【注】舜帝以孝德赢天下,《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姚妫二姓同根,均缘于舜帝,妫姓后裔分解枝繁叶茂。

人前报姓不必谦

道姓人前弗免贵

寻根女左是因先

女旁姓字皆尊贵

生面陈名可免谦

姓氏贵贱有别

姓是根荄,源追母系,字旁有女先人贵;

氏为枝叶,宗衍父族,祖上徙居后裔繁。

【注】由于上古为母系社会,夫从妻居,子女属于母族,世系以母方计,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故姓氏都因此母居住处缘起,中华最古老的八大姓“姬、姜、赢、姒、妊、妘、娮、姚”,都是女字旁的,被尊为尊姓。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妻从夫居,子女归于父族,世系以父方计,多以封地或搬家地名及其他各种缘故原由(如汉化改姓、归安投靠等)衍变分解为氏。
如舜帝:姚姓有虞氏;姜尚:姜姓吕氏。
姚姓分解衍变出的60多姓氏,只能称其为氏而不是姓。
以是,姓是根源,氏在姓后,氏不称为姓,姓贵氏贱。
如有人问你尊姓大名、尊姓时,凡此“八大姓”可不必以“免贵”谦之。

姚姓一宗二系

姚妫一宗,就邑随封支脉广;

南北二系,归安蒙赐本源深。

【注】姚姓与妫姓,本来是一宗,舜帝之后。
但因上古社会,一样平常是随居住地、被封地,或夷族归顺,或因功赐姓等,而以地名或水名改为其他姓氏,以至支脉繁杂。
但无论怎么分支,天下姚姓本为一宗,以江浙吴兴郡,甘肃陇右南安郡南北二系正宗。
即便是明初洪武2年至永乐15年间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也是源自此二系。

舜帝功德

其一

举恺任贤,揆百事而维时序;

立针砭恶,布五刑以尚伦常。

【注】舜知人善用,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以揆百事,莫时时序,地平天成。
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於物也”。
《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舜为法于天下,“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既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鉴戒浸染,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流放“四凶”,以示宽大。

其二

至善笃仁,孝感嚣顽,肇文明之始;

承尧禅禹,德昭天地,开道德以先。

其三

至孝笃亲,任母嚣弟悍父顽,始终无

秉仁执政,使国泰民安夷顺,史帙颂贤明。

【注】舜以孝行而有名,父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异母弟桀骜不驯,几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去世地;然舜不失落孝道,与弟友善,以德报怨,从不懈怠。
亦以仁政管理天下,使国泰民安,呈现清平世界,四方来仪。

(注:本文注释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整理)

附:辽东柴清堂姚氏家训(200字)

立身处世,八字是箴。

孝为德本,义乃善根。

明诚笃正,不耻节沦。

识廉纲举,俗尚安淳。

父慈子孝,母仪家馨。

妻贤祸少,夫义福深。

尊师敬长,顺悌和亲。

睦邻和友,恤老怜贫。

虔诚博爱,诚信谦仁。

扬清抑恶,让畔倾襟。

安分守己,抱朴归真。

黜奢崇俭,服劳忠勤。

贫贱不移,富贵勿淫。

目金知耻,困惑不昏。

书山有路,尚趣登临。

晋阶求祿,不辱刚身。

愿我族人,铭记于心。

常思姚姓,帝舜嗣孙。

慎终怀远,励勉后昆。

宗风永振,莫辱斯门。

辽东姚氏第四世孙永安

薰沐谨撰于丙申年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