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钟亭
至今为止,无人对出合格的下联,谁能对出下联谁便是绝顶高手!
在贵州省黔西县水西公园内原来有一座寺庙,叫不雅观音阁,阁内有座大铁钟,此钟是明朝正德年间铸造,后来毁于战乱,寺庙被烧毁了,大钟也弄残了。当地政府为了警觉众人,在园内修了一个亭子,将残钟悬于其内,取名“残钟亭”。钟虽残,但钟声依旧洪亮。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黔西县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中学西席尹绍明以残钟亭为题晒出了一个上联:
残钟终生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
此出句有多个同音字和重字,难度系数比较大,当时就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便将此出句登在《贵州日报》上,向全社会征集下联。不久,贵州省轻纺工业设计院工程师洪秀祥对了个下联:
断琴情线断,琴弦虽已断,抚其亦可知音。
他这个对句因此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典故为对的。
再后来,贵州大方县县委布告张志侠又对了一个下联:
破壁毕力破,壁立须臾破,点之径自腾龙。
张志侠的这个对句典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了四条白龙,点睛后破壁而去。如今张志侠的对句被镌刻后正悬挂在残钟亭的门柱上。
关于这两副对句,我们先看看贵州怪杰唐世友的点评:这两个出句最大的败笔便是以残对残,破,是残,断,也是残,大有合掌之嫌。洪秀祥的对句以“琴”对“钟”,“弦”对“声”,均是平声对平声,有违联律,且“线”、“弦”不同声。而张志侠的对句更是联意晦涩,且“须臾”对“未必”也欠妥。更大的问题是重字不规则,出句是第二第六字重,对句却是第三第六字重,要知道,不规则重字是联家大忌。
依我看,唐世友的点评可圈可点,有的地方点评并不对,譬如,“线xiàn”和“弦xián”,同音,怎么是不同音呢?他自己很可能是以为弦读xuán了吧?他说张志侠的对句有不规则重字,不知有何根据?如果说“壁立”的“立”与“钟声”的“声”词性不对,倒是精确的。
我们再来看看唐世友自己的对句:
响鼓古今响,鼓筋何曾响,击罢犹可伸冤。
他说别人的平仄失落对,可他自己的“古今”对“终生”,平仄也失落对;“罢”对“之”词性也不对品;“鼓筋”是何意?令人费解,且“筋”对“声”平仄也失落对;他把鼓当作衙门前的鸣冤鼓了,联意格调太低,有愤世之嫌。这样的对句,技能上存在缺点,意境又不佳,在我看来,和洪、张的对句一样,只能算是废联。
现在来剖析一下这个出句,第一分句五字全是平声,用的是竹竿韵,那么,哀求对句五个字必须都是仄声,否则就不合律了。第二分句用的是马蹄韵,第三分句若按照马蹄韵,“之”字处出律,但“之”是虚词,平仄可以不计,对句与之对应的字按照高下联平仄对立原则,可以用仄声字。
平仄格律是我们在玩联时绕不过的一道坎,当句平仄必须合律,高下联平仄也必须合律,这是对联的最基本规则,有许多作者连对联的平仄格律都不知道,乃至连高下联都不分,就敢在平台上发文,不是在坑害读者吗?尤其是对付初学对联的朋友毒害更深,我认为这是严重的不负任务的行为,希望平台能严把审核关。
上联:残钟终生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
下联:响鼓固脚响,鼓角仍旧响,闻者急速冲锋。
【注】
固脚: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广泛运用于建筑、桥梁、机电设备等领域。其浸染是通过稳定地固定构件,使其能够承受利用时的力学荷载,确保建筑物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下联写的鼓是催人奋进的战鼓,让人激情澎湃的号角,勉励人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联友们闻之定然也想对一副下联吧?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