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尽书难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雁尽书难寄”出自唐代沈如筠的《闺怨二首·其一》,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jǐn shū nán j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雁尽书难寄”全诗

《闺怨二首·其一》
唐代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作者简介(沈如筠)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

闺怨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注释
伏波营:“伏波”是将军的封号。此处用的原意:平乱的军队。

闺怨二首·其一鉴赏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雁尽书难寄”全诗赏析和诗词解释拼音翻译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雁尽书难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ī yuàn èr shǒu qí yī
闺怨二首·其一

yàn jǐn shū nán jì, chóu duō mèng bù chéng.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yuàn suí gū yuè yǐng, liú zhào fú bō yíng.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雁尽书难寄”平仄韵脚

拼音:yàn jǐn shū nán j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雁尽书难寄”的相关诗句

“雁尽书难寄”的关联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