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利用比拟?俗话说“没有比拟就没有侵害”,通过比拟,能够凸显差异,能够渲染氛围,能够强化诗意,能够令人回味无穷,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拟,毫无疑问便是进行比较。比拟可分为很多类型,根据分类角度不同可分为横比和纵比、类比和反比、肯定比拟和反问比拟等,下面就逐一进行举例先容。
一. 横比和纵比
横比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比拟,这种比拟在诗中是最常见的。比如高蟾的这首《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作者以芙蓉自比,然后通过芙蓉和碧桃、红杏进行比拟,极大地突出了芙蓉的自主、发奋图强和不怨不艾,相应的凸现了自己高尚的品质。
再比如刘禹锡的《赏牡丹》,把牡丹和芍药、芙蕖进行横比,突出了牡丹。
谈完横比再谈纵比。纵比是一种事物的不同阶段间的比拟。这种比拟在怀古、咏史类诗歌中特殊常见,险些成为此类题材的常备和必选。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宫女满春殿和惟有鹧鸪飞,古、今比拟何其光鲜!
当然也存在多重比拟,比如贺知章的《还乡偶书其二》:
离去家乡岁月多,
比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东风不改旧时波。
既有人和湖水不同事物间的横比,又有湖水不同期间的纵比,还隐含着年少、年迈不同人生阶段的比拟。无限沧桑,尽在诗中!
二. 类比和反比
类比和反比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的分类。类比是同向比拟,只起衬托浸染,不分胜负;反比是反向比拟,要分出高下高低,起强化浸染。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便是类比,通过形象的同向比拟,西湖的美跃然纸上。
反比的例子更多,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喷鼻香”等。通过反比,强化了作者的情绪。
三. 肯定比拟和反问比拟
以上的例子都是肯定比拟的例子,这里就不额外举例了。
反问比拟既起到比拟,又起到反问句的浸染,比肯定比拟更加强烈,更能强化效果。
比如李白的这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喷鼻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弗成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末了一句看似是疑问句,实在是反问句,由于答案不言而喻。通过东流水和别意的比拟和反问相结合,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仙的艺术表达能力实在令人佩服。我一贯在想除此外,还有更得当的表达办法吗?答案该当是否定的。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过比拟,确实起到很好的强化效果。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点心得,朋友们往后写诗和鉴赏诗的时候可以着重把稳一下比拟。往后我会连续进行总结和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大家有什么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