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北伐征夫泪!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北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進士。
宋仁宗时守卫西北边陲,遏止了西夏军的侵扰;在政治上亦积极主见改革,力争刷新,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正。
他的文章诗词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有《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宴殊、欧阳修则填此词独多。
《词谱》卷十四云:“此词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魏泰《东轩笔錄》卷十一:“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按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路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
词为此时所作。
当时边上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此词写边地生活的艰巨,并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家乡的繁芜心情,极苍凉之致。

古诗词不雅赏 宋  范仲淹词 渔家傲

词是一首双调词,分高下两阕:

上阕:前五句。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领起上片。
塞下,边地,此指西北边陲。
“衡阳雁去无留神”是雁去衡阳的倒文。
衡阳,今湖南省市名,旧城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或谓‘雁不过衡阳。
’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意”,绪,情趣。
此二句可译为:秋日,西北边地的风景特殊不同,雁去衡阳便不再有南飞的意绪(情趣)。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则谓城头上的号角吹动,四面的边声随之而起。
边声,边地的凄凉之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则极写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与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近似。
嶂,象樊篱一样平常的山峰。
以上为词的上阕。

下阕(后四句),极写戍边士兵的思乡愁绪:一杯浊酒勾起了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的心绪。
“燕然未勒”谓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勒”,刻,《后汉书 .窦宪传》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
可译为,戍边虽久,但未建立破敌之功,自然就没有回家的操持了。
末端二句,意为笛声悠扬,寒霜满地,发思乡之情。
(笛子出自羌中,故称羌管。

范仲淹便是这样真实地展示了戍边生活的艰巨,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繁芜心情,极尽苍凉之致。
其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让人太息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