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重阳节

丰收的喜悦还萦绕心头,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

已开始把对生命美好的祝愿,献于耄耋。

九九归真,长久龟龄,

李清照的这首重阳词被丈夫石友连呼妙妙妙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浸润之后,

于新时期的气候里,

见岁岁年年,亦见青山长在。

韶光不同,但华人对重阳节的感想熏染,

大抵是伯仲齐心,一脉相通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李清照开始,我们重新讲一讲重阳节。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既为祭祖,便免不得用喷鼻香。
李清照的这阕《醉花阴》词,虽未提祭祖一事,但显然“用喷鼻香”,已成为生活日常。

很多人对后句中的“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熟稔,但对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却不熟。
这亦无关紧要,毕竟“金句”方能流传无休。

词中所提“瑞脑”,即龙涎喷鼻香,四大名喷鼻香之一,沉喷鼻香居首。

视频加载中...

彼时,词人新婚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独留她夜夜承受深闺的寂寞与悲惨。
佳节又重阳,本该团圆,却相隔两地,思夫情意都融在词句间。
东篱把酒,薄暮赏菊,西风卷帘,人愈加瘦削、干瘪。

此番情愫,虽过千年,依旧令你我为之冲动。
最是人间真情在,那些一脉相通的基因,早已深深刻进众人的骨子里,成为重阳节里的一抹底色,年年如旧,久久思念。

北宋文化的壮盛,

造诣了绵延至今的喷鼻香文化。

从李清照处窥伺沉喷鼻香文化,也只是冰山一角。

要放眼全体宋朝,我们才能捋清这种文化的根脉走向。

若不论辽、金这两大劲敌,北宋称得上是国泰民安,商贾繁荣。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说:“中原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只有如宋这般锦绣人间,才能孕育出涤心流华的喷鼻香道文化。

国宝级文化《清明上河图》中,亦有对喷鼻香事的浓墨。
茶楼酒肆、舟车畜生、塔厅廊庙、卦命杂耍搜罗万象,贩夫走卒、公差衙役各色人等相继而来,皆尽北宋繁华。
而在热闹街市一隅,一场喷鼻香事正在东坡书院进行。

由于国风盛雅,才孕育了宋朝的“四般闲事”,而沉喷鼻香,居于首位。
宋人吴自牧在条记《梦粱录》中就有记载:“烧喷鼻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视频加载中...

喷鼻香气父母祖辈,

思亲之情,环抱于沉喷鼻香之中。

回到重阳节。

玄月初九重阳节,“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古人历来在此日祭祖、敬老,而喷鼻香时有涌现。

南北朝时,梁武帝在天监四年开始用喷鼻香敬拜天地,《周礼》记载:“天日神,地日祗。
本日不称神,地不称祗。
又南郊明堂用沉喷鼻香,取本天之质,阳所宜也。
”他用沉喷鼻香之木造明堂,取其与上天纯阳正气合适之意。

沉喷鼻香,之以是成为敬拜首选,与其成长周期密切干系。
一棵沉喷鼻香树从萌芽、发展,历经千百年风雨,汲取天地之灵气,成材至腐烂,归于尘土,精华皆在所结沉喷鼻香之中,故有木中舍利,久藏不朽之说。

“喷鼻香自恳切起,烟从信里来。
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点火沉喷鼻香所带来的意境和神韵,并非他喷鼻香可以替代。
从点喷鼻香那刻起,袅袅升起的不但是缥缈的青烟,还有心中的崇敬、戴德,以及对未来的祈福和祈愿。

时至唐朝,当墨客王维写下“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更是将蕴藉的思亲之情溢于表象,亦让重阳多了份寄托。

此时节,万物凋敝,寒意渐浓,正是颐养体质的最佳机遇。
我们在思亲之余,也不妨为父母、长辈挑选一份沉喷鼻香佳礼,比如手串、线喷鼻香,虽显朴实,但存心良苦。
沉喷鼻香气味淡雅,可宁心养神,预防失落眠,亦可调节胸闷气喘,缓解饮食不节,实属老人的守护之神,在我们不在旁边的日子里,保全安康,万寿无疆。

登高望远沐秋风,且看人间亲情重。

我们在诗句里感知古人的崇奉和孝道,我们亦在岁月长河里代代传承,重阳将至,祭祖思亲,无论身在何方,就让我们虔诚如旧,安然度过。

END。

子 晨 轩

Z I C H E N X U A N

诸子斗志昂扬

晨钟暮鼓 如轾如轩 将境遇翻云覆雨

亦需一场自然造化的东方喷鼻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