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龍

“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成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成都的论述。

而实际上,要知道“天府之国​”最早本来是指称我国的关中平原,没成想到却被后来的成都平原给取而代之了。

​▲龙泉山上算作都

便是在这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土地之上的成都,历代更是名家辈出,不仅是名副实在的​诗歌之城​,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著名的​“自古墨客皆入蜀”“文宗自古出西蜀”“诗家律手在成都”​等之誉,为我神州中原文学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日,笔者@天府巴蜀这篇文章便是要带大家一同来欣赏我国唐宋明清不同期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爱国墨客陆游和诗豪苏轼等浩瀚大墨客,他们又是如何描写我们的天府成都的呢?也是基于此,我特地为大家挑选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以下这四十首古诗词(原来是准备五十首,但是由于考虑到阅读时长和篇幅所限,故只精选了这四十首,望涵!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

​1、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此诗中,诗仙李白认为,成都与大唐帝都长安比较绝不逊色,表现出了李白对成都的热爱、留恋作为蜀人的自傲自满,并从其余一壁可看出当时成都的俏丽繁华,也能佐证唐代“杨一益二”的成都的确是名副实在!
)

​​▲蜀锦唐卡

2、登锦城散花楼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纵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楼。

​(此诗乃李白于青年期间游览成都时所作。
​散花楼:在摩珂池畔,为隋朝蜀王杨秀所建。
其故址在成都邑体育中央南侧。
而散花楼为成都一风景名胜,历代多有墨客歌咏。
)

​​​▲成都散花楼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茅屋​:即成都的杜甫草堂。
​乾元三年(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白手起身,在成都涴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居住之地。
不料好景不长,八月间溘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墨客一时感慨万千、彻夜难眠,于是写下了这篇最能表示墨客“民胞物与”情怀,最能展示为“大我”而宁肯舍弃“个人”的人性主义博大胸襟的著名诗作。

​▲杜甫草堂

​4、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未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诗中首句的​舍,便是指杜甫在成都涴花溪畔的草堂。
本诗是杜甫成都诗中的名作。
草堂落成后,杜甫常盼客来能够与他共享清幽闲适生活。
)

▲成都盘飧食

​5、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即成都邑大邑县的西岭雪山。
​)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百花潭公园

7、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丞相祠堂:即武侯祠,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此诗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游武侯祠时所作,他对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怀有摩拜景仰之情,对诸葛亮在蜀汉及历史上的劳苦功高给予高度评价,也对其壮志未酬、抱憾而终给予同情。

​▲蜀相诸葛亮

8、绝句三首(其二)

​(唐·杜甫)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涴花溪。

​(​温江​:今成都温江区,​茅堂​:即杜甫草堂,石笋:成都西门外的石笋街,先主庙:即刘备庙,后与诸葛祠合并为现在的武侯祠。
​)

​▲成都武侯祠​

9、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次和。

10、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

​(唐·杜甫)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顾一茫茫。

​▲成都穿城而过的锦江

​11、归蜀

​(元·虞集)

​我到​成都​住五日,​驷马桥​下春水生。

过江相送荷主张,回籍不留非我情。

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

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此诗原题为“代祀西岳至成都作”,应为作者代天子敬拜西岳后到成都,五天后又匆匆离开至汉州(今四川广汉)时所作。
诗作者虞集,号道园,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祖籍四川仁寿县,为蜀中文化世家。
他博学多才,诗文俱工。
文章为有元一代冠冕,其诗歌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元诗四大家”。
王叔载于四大家中,特保举虞集,谓其“诸体咸备,当推道园,如宋朝之有坡公也”,这是在明代瞿佑《归田诗话》下卷中对他的先容,足见后人对其评价之高。
而在诸体之中,以七律七绝最为善于,本诗即为表现乡愁乡情的名作。
)

​▲虞集画像

12、题王庶山水

(元·虞集)

蜀人偏爱蜀江山,图画苍茫咫尺间。

驷马桥边车盖合,百花潭上钓舟闲。

亦知杜甫贫能赋,应叹杨雄老不还。

花重锦官谁得见?杜鹃啼处雨斑斑。

​(​百花潭​:其北即著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狂夫》诗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据此可知“百花潭”其名甚古。
另有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引《方舆胜览》云:“涴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
故而可知“涴花溪”与“百花潭”可互称。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题的是一幅王庶所画的成都山水画。
蜀地自古就文艺发达,绘画历史悠久,且名家辈出,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西蜀画派”。
此诗所题之画,描述的便是成都北边驷马桥及西郊百花潭的幽美风光。
)

​▲成都百花潭公园

​13、​锦江

​(明·冯任)

峨峨雪色涉苍龙,直上汶江锦万重。

蜀纻于今夸丽密,浪花堆里缬芙蓉​。

(诗中蜀纻​即蜀锦​,比较于其他描写锦江濯锦的大多数诗歌风格不同,这首七绝写得气势旷达、境界阔达,有一种大气磅礴之壮美,显示了作者将军墨客的气质与风格。

​▲成都天府芙蓉园

​14、送黄子羽之任四首(其一)成都

(清·吴伟业)

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喷鼻香。

巨石当门不雅观,奇书刻渺茫。

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

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景区

15~20、下里词送杨使君(选六首)

​(近代·赵熙)

​行尽青山见​锦城​,菊花景象雨初晴。

马头树色殊秦栈,大野青浮一掌平。

张仪城楼​文翁室​,逸少驰心广异闻。

不到​成都​争识得,当垆人有​卓文君​。

​少城​花木称公园,冬日红梅夏日莲。

莫向武担寻石镜,​摩珂池​水亦桑田。

​青羊​一带野人家,稚女茅檐学煮茶。

笼竹绿于​诸葛苗​,海棠红艳放翁花。

​锦城​东下路萧然,​九眼桥​南绿接天。

西岸渐多黄竹子,女儿耕得​华阳​田。

九天开出一成都,华屋笙箫溢四隅。

半壁由来​天府​重,独怜刘禅是人奴。

​(​下里词:由民间歌谣形成的竹枝词的一种,“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期间楚国歌谣,前者为俗调,后者为雅乐。
典出宋玉《对楚王问》。
​诸葛庙​:即成都武侯祠。
这是一组送朋侪入蜀组诗,原诗共六十首。
因诗人为蜀人,十分熟习成都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故能如数家珍般,向即将入蜀的朋侪饱含深情地先容家乡成都的景致,全诗犹如一幅“成都风景名胜导游图”。
)

​▲成都武侯祠景区导游图

​21、文翁讲台

​(唐·卢照邻)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图画。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舒城人西汉循吏。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太守,兴教诲、举贤良、修水利,政绩卓著。
文翁讲堂即文翁石室,便是现在的成都四中。
​卢照邻曾为新都尉(现为成都邑辖区),本诗为其不雅观览瞻仰文翁石室时所作。

▲成都文翁石室​

22、万里亭

​(宋·吕大防)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笔者注:吕大防存诗本不多,但此《万里亭》诗却历代传诵,不愧是佳作。

23、竹枝词(其四)

​(唐·刘禹锡)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万里桥:成都一桥名,竹枝词​:古代四川东部公民口头传承唱的一种民歌,别号“​竹枝歌”“竹枝曲”。
人们边舞边唱,并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便是良好者。
它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化发展而成,唐代墨客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诗体,写下了一系列风格独特、形象生动的作品,对后代的影响极大。
)

​▲成都万里桥旧照

​24、竹枝词

(明·姚青娥)

​卓女家临锦江滨,酒旗斜挂树头新。

当垆不独烧春美,便汲寒浆也醉人。

​(卓女:指成都古临邛美女​卓文君​,烧春:蜀中名酒之一。
​)

​​​▲卓文君

25、​成都竹枝词

​(清·吴好山)

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

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入麻。

​(据资料记载,这首竹枝词写于咸丰初年,当时成都户口已有20)万户,人口近100万人(《成都通史》。
成都在西汉中后期“备列五都”,到了唐代更是有“杨一益二”之称,在五代两宋已是学术文化壮盛、经济社会高度繁荣。
另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省城内外之街道,凡516条。
而现在成都的街道则有1000条旁边。

​​▲老成都

26、锦城竹枝词·咏麻婆豆腐

​(清·冯家店)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

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师长西席。

​(​麻婆豆腐​: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成都城外北万福桥边有陈兴盛小饭店,推车抬轿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
有挑油者常舀菜油请老板娘代为加工烹制豆腐。
因其油多味重、麻辣鲜喷鼻香,颇受夸奖,慕名而来的食客甚多。
有好事者因老板娘脸上长有麻痕戏称为“麻婆豆腐”,其特点可概括为:麻、辣、烫、鲜、喷鼻香、酥、嫩、活,不愧是一道川中明菜。
​)

​▲川菜名品麻婆豆腐

​27、竹枝词

​(清·王光裕)

​武侯祠​畔路迢迢,迂道还从万里桥。

转向青羊宫里去,来日诰日花市是花朝。

28、梅花绝句

​(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喷鼻香不断,青年宫到涴花溪。

(​青年宫​:成都邑区内一座著名道不雅观。

29、青羊宫小饮赠羽士

​(宋·陆游)

青羊​羽士竹为家,也种玄都不雅观里花。

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药垆宿火荧荧暖,醉袖迎风猎猎斜。

老我一官真漫浪,会来分子淡生涯。

​(此诗乃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十一月作于成都,当时墨客免官闲居于杜甫草堂附近的涴花溪,并自号“​放翁​”,此诗即写当时的闲居生活。
墨客于第二年(1178年)即奉诏入朝,离开了成都。
从此,成都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便成了他美好的回顾。
而青羊宫,则成为成都的缩影,常常见诸梦寐回顾,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30、​青羊宫

​(清·张问陶)

石坛风乱礼寒星,仿佛云车槛外停。

常为吾家神故物,铜羊一角瘦通灵。

(此诗描写墨客到成都青羊宫游览拜​褐的情景。
由于青羊宫镇宫之宝独角铜羊为自己的先祖所捐献,因而对青羊宫又有了一份分外的亲切之情。

​▲老成都青羊宫图像

​31、锦花笺

​(元·张玉娘)

薛涛诗思饶春色,十样鸾笺五彩色。

喷鼻香染桃英清入不雅观,影翻藤角眩生花。

涓涓锦水涵秋叶,苒苒剡波漾晚霞。

却笑回文苏氏子,工夫空自废年光时间。

​(​锦花笺​:即​薛涛笺,是唐代女墨客薛涛居于成都涴花溪畔,用溪水制作的桃赤色诗笺。
这是一首专咏薛涛笺的七律,作者张玉娘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墨客”。
)

​​▲成都薛涛井

​32、龙泉山顶了望

​(近代·吴芳吉)

风雨上龙泉,绝顶瞰诸天,

益州平如掌,青城几点烟。

田亩相稠叠,明镜纷万千。

茸茸散村落树,秋色正澄鲜。

恍若临灞岸,回肖望樊川。

如何沈形胜,只逐溯流迁。

蜀女甜于酒,蜀土软如绵。

丰功缅神禹,疏凿何时旋?

​(​龙泉山:​位于成都东部,为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分边界,古代也称“分东岭”“分栋山”。
其山脊海拔600—1000米,中段山势高大险要,为成都东面天然樊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高峰长松山海拔1051.3米,山中林木茂密,有“长松八景”。
此诗是1927年9月墨客于故乡江津赴成都后所作 。
在墨客36岁的短暂生涯中,成都对他来说具有非同平凡的意义。
他曾数次来到成都,并留下了一系列歌颂成都历史文化和景致景致的作品。
个中,《成都》(成都富庶小巴黎)最为人传颂,其他如《涴花曲(十二首)》等都不愧为佳作。

​▲成都龙泉山

33、​题彭州阳平化

​(前蜀·徐太妃)

云浮翠辇届阳平,真似骖鸾到上清。

风起半厓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行。

​(​阳平化​:“化”即“治”,由于避唐高宗李治讳改。
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主治即为阳平治,地在彭州境内。
中有阳平不雅观,始建于唐。
前蜀咸康元年(925年),王衍同其母徐太后、姨母徐太妃到此游览,太后、太妃沿途皆有诗作,此诗即为徐太妃游览阳平治时所作。
)

​▲鹤鸣山阳平不雅观

​34、信相寺水月亭

​(宋·冯时行)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

天公大力谁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与月明作两,真月本在上苍上。

虽云佛说我别说,恐入众生颠倒想。

少城城隈佛宫阙,客咏水月僧饶舌。

三峡水寒梅花时,起予对月庚此诗。

(​信相寺​:成都文殊院旧称。
寺建于唐前,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更名为文殊院。
康熙曾手书“空林”二字牌匾,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
今寺中珍藏有唐僧玄奘顶骨片、信徒血书《华严经》、人发结成的不雅观音像等文物。
这是一首游览文殊院时,墨客在水亭不雅观赏“月映万川”之景、悟“理一分殊”之论后所作的诗。
诗中有景有理,景理互喻共融。

​▲成都文殊院

35、​鹤鸣山

​(明·张三丰)

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

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位于成都邑大邑县,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
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中国玄门发源地、天下玄门朝圣地。
相传张三丰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入蜀上鹤鸣山时已94岁,他在天谷洞中修炼,常往来于鹤鸣峰顶冠峰及两涧之间。
而“天谷洞”确有其地,乃鹤鸣山“二十四神仙洞”之一,为修炼绝佳之地。
此诗所写,即墨客在鹤鸣山修道羽化的详细细节,塑造了一个洒脱出尘、遗世独立的风致高傲瘦骨如柴、羽化登仙维妙维肖的形象。

​▲鹤鸣山阳平治灵祖殿

36、​川扇

​(明·陈三岛)

险绝蚕丛地,由来宫扇传。

大都白帝竹,尽用锦官笺。

出匣风初转,垂纶月半圆。

人间遗玉柄,犹是汉宫年。

​(​川扇​:作为皇宫贡品、宫扇,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四川很早以来便是扇子的紧张产地。
川扇又称为“蜀扇”,不仅用料讲究、做工风雅,而且花样种类繁多,有团扇、蒲扇、纸扇、绢扇、竹丝扇、羽毛扇等。
锦官笺:​即成都所产的纸。
此诗紧张赞颂川扇的历史悠久、制作精良、有名遐迩,表现了川扇极高的有名度和美誉度。
)

​▲四川自贡竹丝扇

37、​新都弥牟镇八阵图

(明·曹学佺)

​广汉南来近蜀都,江城辨色已驰驱。

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

自愧诗人行部日,得知丞相苦心无?

由来沃野称千里,处处桑麻望不孤。

​(弥牟镇:​即现在的成都邑青白江区弥牟镇。
武侯八阵图: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谥号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
八阵图为古代用兵的阵法,为诸葛亮所创。
此诗所咏弥牟镇武侯八阵图,遗址在今弥牟镇西南。
​此诗作者墨客曹学佺万历年三十七年(1609年)起任四川右参政,后又任按察使,凡十二年,熟习蜀中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因而对成都怀有深厚感情。
其生平著述颇丰,尤以《蜀中广记》最为著名。
此书为曹学佺在川任职期间所编,共108卷。
是一部收罗广博、内容丰富的蜀中地方文化百科全书。

​▲弥牟镇三国八阵图遗址

38、筹边楼

​(清·傅作楫)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饶节钺旧风骚。

春秋两见桐花凤,晴雨三调拓树鸠。

梦里关山情漠漠,天边风火路悠悠。

不堪干瘪西征日,人在筹边第几楼?

​(​筹边楼: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方案边事所建,故得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筹边楼

39、​离堆

​(清·李调元)

一自金堤凿,三都水则分。

犀沉秦太守,蛟避赵将军。

万户饶梗稻,千秋荐苾芬。

役夫千二百,谁继武侯勋?

​(离堆,在今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伏龙不雅观。
“离堆”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部分,它由李冰开凿宝瓶口时挖凿的山石堆积而成是李冰因势利导、巧用自然的见证。
此诗以物寓人,通过对离堆的描写,歌颂了李冰降服困难、造福百姓的情怀。
)

​▲都江堰离堆

40、​宝光寺

​(清·王树彤)

​万绿丛中一紫关,宝光灼灼射云间。

城头斜日低于塔,天半飞霞散入山。

流水绕门禅性静,落花满地馨声闲。

登楼阅遍经千卷,此外何知有世寰!

​(宝光寺:​位于成都邑新都区城中,为四川著名禅寺。
相传始建于东汉,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已名“宝光寺”。
清代重修时塑佛、罗汉等像577尊,成为远近名胜,是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
)

​▲成都邑新都区

以上便是@中原国学堂​为大家精选的四十首描写天府成都最美的古诗词,你最喜好哪一首或几首?欢迎留言评论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文/雲龍 @中原国学堂​,本文首发于公众年夜众号,作者名称“天府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