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2020年1月19日,英庄李氏后裔五大宗支派出代表赴南阳蒲山西李岗拓印李应三墓碑碑文,并进行联合考证。五大宗支的代表是:新野宁王庄(棉花庄)暨宛南大营村落代表李鸿永(明末李公三老后裔);瓦店李家道(李庄)代表李英杰(明末李茂春后裔);哑巴庄李廷甫(李萃宗子)后裔李尚恒;钓鱼台李廷敬(李萃次子)后裔李永运(现居新店);英庄李廷伟(李萃三子)后裔李宗恒、李尚恒(现居秦庄)。本次活动得到了河西大屯骞震的大力支持,提前奔赴李岗联系。家住李岗的李志恒之妻陈金华和侄子李贞军等人激情亲切接待了访碑职员。
一、碑文大意
木有本,水有源。英庄李氏源远流长,谱载,始迁祖明初到达南阳,曾有多代人居住在南阳东北的钓鱼台村落,耕读为业。大清建国之后,移居宛北英庄。我(立碑人)祖父李应三,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从英庄携家迁到蒲山以西,村落名李岗。祖父去世往后,选择家之西一里许与祖母合葬。唯恐韶光久远、后人不知,特镌刻碑序,并将儿、孙、曾孙、玄孙列于后,以便后世子孙有所遵照,是为记!
二、地位浸染
英庄李氏廷伟宗支在清朝期间创修族谱六卷,佚失落四卷,现仅存两卷,造成“世系源流”等大量信息丢失。
李廷伟是李萃的三子,李萃墓碑碑阴有“源远流长”。1958年,李萃碑被运到水井(辘轳井)上当压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石碑被当作糖业作坊案子,造成碑阴笔墨损毁。据钓鱼台李氏族人先容,碑文清晰地记述了全族历史演化和家族的繁衍生息史。
李应三墓碑上的《李氏墓碑序》,是在清朝族谱不全、李萃墓碑碑文毁损的情形下,为当今的族人供应了迁徙之信息。
民国七年(1918年)三月为李应三立碑时,不仅清朝期间的老族谱完好、李萃墓碑碑阴笔墨清晰可见,而且民国期间的续修家谱者李崇祥(1856-1934)正在修谱,他以1857-1865年李绍远创修的族谱为根本,花费多年韶光,逐村落逐户调查登记(包括去瓦店、新野、桐寨铺等地调研),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稿,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印刷发行,只手书三套,自存一套,英庄盐厂存一套,石桥街族人存一套,这三套手稿现已佚失落。
三、历史意义
李应三墓碑与新野棉花庄的“李公三老徙居创家”功德碑、瓦店李庄的“李氏家谱”碑合称“三碑”。目前,通过“三碑、一坟(猪拱坟)、一马槽,盐场、别业、南北院”等系列证据,足以证明:
①英庄李氏始迁祖自明初到达南阳为商。
②明万历年间居住在英庄的李氏后裔,于明末分居到瓦店、新野、邓州、紫山、盆窑等地,李萃宗支、李立臣(李萃的侄子)宗支仍居住在“三桥渡”两侧的英庄或钓鱼台。
四、现实意义
李应三墓碑上的《李氏墓碑序》,实在际意义便是据此来更正涌如今李廷伟墓碑(1998年新立)和新修族谱(2006年)上的缺点。
李萃生于明末(约1628年),其与李应三的单脉传承关系是:李萃——廷伟(1660-1726)——化龙(1684-1773)——豫英(1719-1814)——廉清(1755-1824)——应三(1792-1865)。
①明朝在南阳形成的李氏家族(英庄李氏)与“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毫无关系。故而,1998年12月19日(农历十一月月朔)直立的李廷伟墓碑,其上的“大槐树”有误。
②英庄李氏明初始迁祖居住在宛北钓鱼台,至明朝末年,李萃出生于钓鱼台村落。2006年新修的《豫宛北英庄李氏族谱》在“认祖归宗”考证专题中,误将英庄李氏的李萃混同于武陟西岩李氏的李翠,从而造成“错认祖宗”,更为严重的是两地李氏已“联谱”。
附件一:李应三简介
咸丰七年(1857年)创修的《族谱·世系考·上》记载:李应三,字年夜名(墓碑上为“九如”),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相前四月廿四日申时,卒于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初九日巳时。道光廿年(1840年)搬家蒲山西北五里许岗顶李家岗坎宅。逝后葬于蒲山西北李岗西南,巽山乾向。钦赐乡耆。
李应三之妻于氏,南阳县于冈人,生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相六月三旬日戌时,卒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十八日亥时。
李应三夫妇育四子四女,四个儿子是猷远、义远、福远、集远。
附件二:李应三墓碑碑文及其表明
【碑眉】本支百世
李氏墓碑序
盖尝[1]不雅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因念及于家之有由传焉,吾李氏自明初,世居[2]宛郡东北许家坊汛东偏/钓鱼台[3],耕读为业。迨[4]前清定鼎[5]后,析居[6]淯北英庄,至吾祖九如[7]公,手足昆季[8]六,其行居四[9],又移于蒲山之西/李岗。身没[10]之后,遂择吉于家西里许,与祖母合葬于兹。恐世远年湮莫知所传[11],用著斯文[12]于碑之巅,并/将宗派列于其后,俾[13]后世子孙知所遵照,名次不致或紊乱云,是为记!
前清故处士[14]李公 讳应三字九如/德配于太君、合葬之墓
子(皆故):长猷远、次义远、三福远、四集远。
孙:辉军、辉松、辉芝、辉淯、辉兰、辉陆、辉鹏、辉泽、辉钦、辉学。
曾孙:明祥、天祥、槐祥、台祥、云祥、钦祥、兴祥、代祥、时祥、禄祥、忠祥、玉祥。
玄孙:成有、成举、成义、成德、成丰、成才、成浩、成荡、成彦。
仝立石
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旧历三月上浣 谷旦
【注释】
[1]尝:曾。
[2]世居:世居至少要有三代人相承。
[3]许家坊汛,“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其东偏钓鱼台原指“严子陵钓鱼处”,后成为村落名。
[4]迨[dài] :等到,达到。
[5]定鼎:新王朝定都建国的意思。
[6]析居:分家,分开住。
[7]九如:李应三,字九如。
[8]手足昆季:指兄弟。
[9]李应三兄弟六人是:应房、应升、应育、应三、应培、应惠。
[10]没:去世,同殁[mò]。
[11]恐韶光长了后代不知。
[12]斯文:这里指“此文”。
[13]俾[bǐ]:使。
[14]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解释】
1.碑文为竖排,誊录时,在文中加“/”,表示一列笔墨的结束。
2.刻此碑时,李绍远创修的六卷老族谱尚在(现仅存两卷),李崇祥正在续修族谱(该谱现遗失落),李萃墓碑碑阴笔墨清晰(现已毁),故而可断定:《李氏墓碑序》上的内容至关主要。
3.此碑文在《豫宛北英庄李氏族谱》(2006年)中,由李东恒誊录于“上卷”第171页,现对笔墨勘误如下:①“赏”应为尝;②“伐祥”应为代祥;③“成皋”应为成举;④“成万”应为成荡(浩荡);⑤“丰仝立石”多一“丰”字。
部分访碑职员合影
清理现场
八十多岁的李鸿永先生长西席在拓印碑文
拓印件
《豫宛北英庄李氏族谱》(2006年)第171页的誊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