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走着却无比的心安;
有一间小屋,它或许低矮逼仄,
但我们住着却无比的温暖;
有一个人,她唠叨个没完,
有一个人,他沉默寡言,
有一种幸福叫作回家过年。
对我们来说,这种幸福只需一张车票便可得到,而对付古人来说,那是一程程的山水、一个个风餐露宿的夜晚、一次次的辗转与奔波。
《诉衷情》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小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诗词君
想到明早回家,词人依旧是一宿未眠。
越是在回家途中,心情就愈加激动、思乡的感情就愈加浓郁,他怎能睡得着呢?
终于等到清晨,他顶着残月动身动身,且行且吟。以为“黄花”、“小雨”都在敦促自己快快回家。
一起上,景致十分幽美,鸥鸟如雪一样平常洁白,碧水连天,如诗如画。
词人想象着到家之后的情景:小孩子牵着他的衣服撒娇,还笑他满头白发的样子。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个中既有得享明日亲之乐的喜悦,又熟年老体衰、时不我待的淡淡哀愁。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诗词君
清晨时分,词人扬鞭策马,踏上回家的路。昨晚由于高兴,他把酒痛饮,沉醉了一夜。直到今早,他还带有微微的醉意呢。
小雨初晴,景致怡目,空中有双燕飞来飞去,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悠悠不尽的春水。
虽然离家还很迢遥,但一想到家的温暖,词人的心境变得开阔起来:就让我把送春的苦痛滋味、为亲人牵肠挂肚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去世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诗词君
黄庭坚曾被贬蜀地四川达六年之久,等到被放还之时,他已经到了57岁的高龄。
被贬期间,他年迈体衰,又身处恶劣环境,本以为命不久矣,谁知还能活着离开四川。
劫后重生,墨客自然是喜不自禁,又想到能够落叶归根,便更加狂喜。
在奔赴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的途中,途经岳阳,此时,他间隔家乡还很迢遥,然而墨客的喜悦之情早已经按捺不住,只管天下着雨,他还是愉快地登上了岳阳楼,想要一睹洞庭湖的美景。
雨中的君山朦朦胧胧,十分美妙,墨客与之相视一笑,张口结舌,至此,所有的痛楚皆在这一笑中烟消云散。
《羌村落三首》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有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更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词君
由于战乱,亲人之间音信隔绝,彼此不明死活。
墨客杜甫赴汤蹈火,终于在薄暮时分,赶到家中。妻子看到墨客溘然涌现,不免惊异,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傻傻地发愣。等到心情平复下来,才相信是真的,便喜极而泣。
这次相逢来得太溘然了,在那个烽火不息、哀鸿遍野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甫一样幸运地生还。
因此,“怪我在”的生理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十分真实的,它把战乱中人们的惊异、惊喜、酸楚而又悲哀、埋怨的生理刻画得极其透彻。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词君
对付久别家乡的人来说,在回家乡的途中该当是载歌载舞才对,至少心里是迫不及待的,是充满喜悦与激动的。
而这首诗却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离乡越近心里就越害怕,以至于看到家乡的人也不敢说话。
作者被贬岭南,与家乡音讯隔绝,彼此不知死活。这期间,家中的人情状如何,是否还健康健康,生活还和和美美?他们是否会由于自己的开罪而受牵累,乃至遭遇不幸?
因此,作者越来越害怕,回到家乡看到的是不好的情状,以是“近乡情更怯”。至于“不敢问来人”,不过是想多给自己一点美好的希冀罢了。
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是绝大多数长期客居异域、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都会所产生的一种分外生理状态。
幸福来之不易,
回家的幸福更是难求,
且行且珍惜!
远方的诗友,
愿你正处在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