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述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
忌不自傲,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旁边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不雅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敕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降服于朝廷。

九语下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原文 诵读常识点课件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籍,共三十三篇。
紧张记述了战国期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
长于用寓言、故事来解释抽象的道理。
它以独特的措辞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诙谐,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二、故事背景

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吞并战役,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非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期,“士”作为一种最生动的阶层涌如今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民气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成分。
失落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坚持。
以是,他们争相招揽才,客气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便是在这个背景下涌现的。

三、注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弯曲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管。
谏(jiàn):奉劝君王、长者改正缺点。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俏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着。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比拟。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嫡,第二天。

若:如。

嫡: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

畏:害怕

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

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方:周遭。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

甚:厉害

面刺,当面责怪。

过,差错。

者,代词,相称于“……的人”。

受:同“授”。
给予,付予。

谤讥,责怪、议论。

谤,公开责怪别人的差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有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时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

诚:确实

四、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边幅光艳俏丽。
(一天)清晨,(邹忌)穿着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较,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较,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表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客人说:“我同徐公比较,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以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以为自己)远不如徐公美。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周遭千里的版图,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更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
”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责怪我的差错的,得上等奖赏;上奏章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落),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往后,还时时有人有时进谏;满一年往后,纵然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便是所谓在朝廷上降服(别国)。

五、问题归纳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料的语句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蕴藉,益于接管。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邹忌能从个人小事遐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任务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蕴藉的进谏是成功的紧张成分。
其余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复苏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成分。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效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英明果断,肚量胸襟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长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措辞概括齐国是若何实现“降服于朝廷”的。

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蕴藉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管建议,广开言路,齐国事以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
这样就做到了降服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妻:激情亲切地赞颂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疑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轻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恐惧、屈服的生理。

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末了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笔墨:

本段笔墨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
末了写纳谏的结果。
浸染: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主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央。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差异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差异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意味着齐王客气纳谏,有改正缺陷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革,解释了什么?

通过列举人数的变革,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拔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
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造诣。
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互换,使自己的见地被别人接管,从而达到互换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地主见,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蕴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地,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长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形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以是要保持复苏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纵然是普通公民,也该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见地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办法方法,选择恰当的措辞语气,捉住恰当机遇,便于别人的接管、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该当介质复苏头脑,防止被表面征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见地,及时创造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陷。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面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述丽”解释邹忌形状魁梧俏丽,“朝服衣冠,窥镜”解释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生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缘故原由是什么?

是由于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以是都见告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利用了什么写作手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类比的手腕。
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近,把繁芜变简明,把刺耳变顺耳,委婉、蕴藉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

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

18.邹忌奥妙地进谏取得了若何的效果?

齐王欣然纳谏,并采纳了有效方法。
群臣争相进谏,海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降服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该当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颂?

妻、妾、客:利益。
邹忌:实际情形。
启迪:要辩证地、理智地、客不雅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颂,万不可被赞颂声冲昏了头脑,迷失落了自己。

20.创作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

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降服于朝。

3)邹忌巧语善辩进言委婉。
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六、课文主题

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教材课后习题】

一、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问妻、妾、客(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分别得到不同的回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由此邹忌深深地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三类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旁边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写齐王纳谏而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由于有了三种赏赐,以是有了三种变革: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终极达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大治局势。

二、邹忌入朝见威王首先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 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进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统统以国家利益为中央,成功地说服齐威王。

启迪:充分尊重对方,措辞委婉蕴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管见地。

三、1. 哪一个,谁;同“熟”,仔细。

2. 认为……美;俏丽。

3. 朝廷;朝见。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备精确的一项是(B)

A.邹忌(zōu) 昳丽(yǐ) 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A项,“昳”应读“yì”;C项,“期”应读“jī”;D项,“间”应读“jiàn”。

2.阐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

(2)暮寝而思之(躺着安歇,睡觉)

(3)皆朝于齐(朝见)

(4)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身分补充完全。

(1)(邹忌)朝服衣冠。

(2)徐公来,(邹忌)孰视之。

(3)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徐公)。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降服于朝廷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述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
忌不自傲,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旁边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不雅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敕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降服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熙熙攘攘 愿为市鞍马

A项,清晨;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C项,差错/经由;D项,集市/动词,买。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旁边/莫不私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我与城北徐公比较,哪一个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满一年往后,纵然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D)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缘故原由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奉劝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奥妙地使齐威王接管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勉励大家提见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项,“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理解有误。

10.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示例(1)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
(2)鲁庄公采纳曹刿的见地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第11~14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青鸟使过赵,赵王系①之。
青鸟使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燕之以是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青鸟使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青鸟使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青鸟使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以是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窃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1.阐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顺服,屈服,服从)

(2)赵王以为然而遣之(开释,使拜别)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同“拒”,抗拒)

(4)臣窃为王患之(忧虑,担忧)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青鸟使贺千金。

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吞并了赵国,就叮嘱消磨我带着千金来祝贺。

1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的说服办法,有何不同?

解析结合“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和“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等语句,揣摩奉劝的办法。

参考答案燕使从对方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来进行奉劝;邹忌以自身经历类比进行奉劝。

表达互换

15.附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讯问,早叮嘱,晚督匆匆,还时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觉得压力重重,但又不能埋怨他们的一番美意。
你不想让这种情形连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解析要把稳从两方面答题:一方面要突出影响,一方面要强调自己会自觉努力。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复习迎考的。
你们也不想我由于外界滋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吧?

体验中考

16.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想熏染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时令。
如果我是墨客,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颂它的激情亲切明朗;如果我是,我。
略(扣住“夏天是个好时令”这个中央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
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临风歌盛世声随玉轮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