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者刻意逞聪明、显技巧,就难以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出真知灼见,更缺少真情实感。古代很多墨客由于经历坎坷、感悟深刻,然后又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表达,让人过目难忘。下面先容两首立意精妙的五绝,视界广阔,想象奇特,更充满深意。
微雨夜行
唐代: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白居易的很多精良作品都是家喻户晓,他的诗歌风格夷易朴实,很少用典,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好。除了一些经典之作,墨客空隙时还抒写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小诗,这首五绝便是作者在一次夜行途中即兴而作。
秋日时昼夜温差加大,一些北方地区夜间更是非常寒冷。夜间行路,不仅视线模糊,而且有点诸多忌惮,墨客也有这样的感想熏染。开篇两句就用两个叠词,突出了寒凉的秋意。阴云密布,秋风乍起,眼看就要飘落秋雨,墨客忽然以为凉意袭人,不由得裹紧了衣衫。
“漠漠”二字,捉住了墨客夜行郊野的特点,由于四处无人,又是地域广阔,更显得阴云密布,仿佛泰山压顶。而“稍稍”二字,则表现出夕阳西坠之后,秋风肆虐,寒意逐渐升腾。
墨客也顾不得许多,依然忙着赶路。可是走不多远,却觉得更加寒冷,再摸摸自己的衣裳,原来早已变得湿漉漉的。墨客不禁感慨,“无点亦无声”。乐天这时再慢下脚步,把稳到天空中正飘着小雨,雨丝却逐渐地周详。
大概是墨客太专注于赶路,大概是乐天正愁闷地想着苦处,小雨无声,但又持续不断,末了终于打湿了衣裳。全文不提一个“雨”字,却描述出秋雨绵绵、寒意阵阵的夜行图,更将墨客的独特感想熏染展现得非常细腻逼真。
雪竹
明代:朱元璋
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古诗词里描写雪中青竹的作品非常多,白雪皑皑之处,一片翠竹不畏寒冷,傲然耸立于风雪之中,可敬可叹。雪在空中飞舞,仿佛俏丽的精灵;而竹却彷佛一位不雅观众,悄悄地不雅观看,默默地讴歌。
但这统统又被一位墨客悄悄地看在眼里,并奥妙构思,再凝固于诗行,终于成为冲动读者的诗篇。这位墨客便是明代开国天子朱元璋,提及朱元璋,大家该当非常理解。他自小家境贫寒,戎马生涯半辈子,生平苦尽甘来。墨客虽然遭遇过无数困难困苦,却从未退缩。
朱元璋写过很多诗,虽然多数都是打油诗,但是细细品味,又能创造个中充满了理趣。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不畏磨难,神往胜利的壮阔肚量胸襟。
前两句展现出积雪压竹之状,经由连日的恶劣景象,竹枝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白雪,它不堪重压,被迫地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欲沾泥”三字,形象地传达出被压迫的姿态,险些快要碰地,更是急速就要沾到地面的污泥。读者必定可以从中体会出竹子的坚韧,作者同时也借此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倔强意志。
后两句尽显磅礴的气势,大雪漫天飞舞、遮天蔽日,但只要朝阳东升,积雪必将很快溶解。千万株青竹必将再次昂首挺胸,与蓝天共比高低。
全诗仿佛两幅比拟的图画,首联展现了灰暗和低沉的场景,阴云密布、积雪厚重,黑污的泥浆,也格外引人瞩目。
而尾联却溘然变得色彩艳丽,残酷的阳光、妖冶的彩霞,让地面的积雪也映照着俏丽的霞光。晴朗的天空更令民气花怒放,而生气盎然的翠竹,更象征着一种新生。墨客以此表达出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神往,并彰显出历经困难之后,必定可以获取成功!